全面賦能“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豐富數字中國建設內涵。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催生了數字經濟、數字政務、數字文化、數字社會和數字生態文明新形態。全面賦能“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關鍵在“充分”。數字經濟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需要充分滲透至各類市場主體、全產業鏈體系發展,既要強調健全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工作機制,加速大中小企業全流程數字化轉型,還要在農業、工業、金融等重點領域加快與數字技術融合,推進一二三產業全產業鏈數字化發展,有力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政務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先導工程,其本質是將數字技術充分融入各級黨政機關,是電子政務的升級版和數字政府的再拓展,要通過加快制度規則創新,完善與數字政務建設相適應的規章制度,推進各部門信息系統網絡互聯互通、數據按需共享、業務高效協同,提高黨政機關服務效能和水平。數字文化作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要把握網絡文化作為文化產品的互聯網原生屬性,加強優質網絡文化產品供給;另一方面要著力推進文化數字化發展,通過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數字社會作為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徑,要聚焦公共服務、社會治理、人民生活三方面加快建設步伐。通過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等,促進數字公共服務普惠化;通過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等,推進數字社會治理精準化;通過普及智慧便民生活等,推進數字生活智能化,讓數字技術全面融入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數字生態文明作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鍵抓手,要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於生態環境智慧治理,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賦能水利、電力等行業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強化“兩大能力”,構建數字中國建設支柱。數字技術創新和數字安全屏障組成數字中國建設兩大關鍵能力。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數字中國建設全局的“牛鼻子”;沒有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堅守住安全,數字中國建設方能行穩致遠。強化“兩大能力”關鍵在“協同”。對於數字技術創新,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高度協同的創新體系,凝聚創新合力,提高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對於數字安全,要從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兩方面完善網絡安全機制,推進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切實築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
優化“兩大環境”,拓展數字中國建設空間。公平規範的數字治理生態和開放共贏的數字領域國際合作格局構成數字中國建設“兩大環境”。當前,數字中國建設邁向發展與規範並重階段,數字治理生態是數字中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面對數字領域激烈的國際競爭,積極營造數字合作互利共贏的全球數字發展環境,是我國把握數字化發展機遇、主動應對挑戰的重要舉措。優化數字治理生態,需不斷完善數字領域法律法規體系,構建技術標準體系,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等重點工作。加強數字領域國際合作,需加強統籌謀劃,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高質量搭建數字領域開放合作新平台,推動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數字合作互利共贏。
加快把數字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加快把數字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畫卷,需要持續謀求發展合力,著力破解基礎性關鍵難題,不斷增強應對挑戰、抵禦風險能力。
突出目標引領,善於積勢蓄勢。數字中國整體布局任務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多個領域,縱貫國家、省、市、縣等各層級,彼此交叉融合、相互影響,並非單一部門、單一區域能夠自成體系、獨立推進。《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這要求數字中國整體布局必須加快以一體化發展思路打破行政壁壘、打通層級阻隔,增強各方在政策部署、資源投入、行動組織等方面的協調性和配套性,為實現數字中國建設各項目標,積蓄更明顯優勢,凝聚更強大合力。
堅持問題導向,善於識變求變。在數字化發展過程中,隨著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現有一些法律制度、行政規定和機構職能等逐漸難以適應數字時代一系列深刻變革。這要求在數字中國建設過程中,必須科學識別、主動求變,加快構建與數字化發展相適應的制度規則,建立健全與數字技術應用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把破除制約數字中國建設的各項難點和堵點,作為創新制度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的著眼點。
強化前瞻預判,善於化危為機。數字領域孕育著重大技術和產業突破,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產業競爭新賽道日益清晰明朗。數字領域的新賽道為我國在科技產業競爭中贏得主動創造良好歷史機遇,特別是在國際形勢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我們要善於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契機,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在數字時代實現從跟跑並跑向並跑領跑的轉變。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餘曉輝(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