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南方大部地區持續高溫乾旱,6月至11月中旬,南方多地共組織開展飛機增雨作業241架次,開展地面增雨作業1.5萬次,累計增加降水約85.6億噸,有效緩解了旱情,對水庫增蓄補容、能源保供等起到了積極作用。去年全年,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累計增加降水約398億噸,人工防雹作業保護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減少經濟損失約141億元。
裝備和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撐。
據李集明介紹,人工影響天氣需要借助科技手段監測雲和降水形成的天氣條件,如雲的厚度要大於2000米、水汽充足、雲中過冷水含量超過0.01克/千克等,達到一定條件才能考慮開展作業。然後,通過飛機、火箭、高炮、地面煙爐等作業手段,將催化劑準確地送達雲中適當部位。針對不同的需求採用不同的作業方式。
哪朵雲能化雨?氣象部門依靠的是現代化的探測設備,包括天氣雷達、雲雷達、微波輻射計等地基雲降水特種觀測設備,探空儀、飛機等空基觀測系統,地球靜止衛星、極軌衛星等天基觀測系統。採用這些設備獲得的觀測資料,人工影響天氣中心研發了雲降水監測預報系統,用於各地判斷是否適合開展人工影響作業。
監測後開展作業方案設計和指揮,人工影響天氣中心研發了精細化的雲結構產品、作業條件監測識別方法等,精準“鎖定”哪朵雲適合化雨。為對作業效果進行評估,研發了人工影響天氣催化效果模擬評估系統、多種場景評估產品等。同時,一批先進的實驗設施如暖雲膨脹雲室、雲霧物理與催化技術研發實驗平台等相繼投入使用,有力提升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
在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我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現代化水平取得長足進步。加裝了監測、催化、通信、集成等任務設備和系統的高性能飛機,攜帶適合的催化劑,隨時可根據雲型開展化雲為雨的作業,大大提高了精準作業能力和水平。我國現有6架國家級人工影響天氣高性能作業飛機。在去年河南、湖北、重慶、四川的增雨抗旱中,大型無人機與有人飛機作業形成互補,提升了全時空、全地形人工影響天氣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