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觀之,應當以怎樣的態度對待我們自己的AI,不言自明。放眼輿論場,儘管不乏調侃甚至質疑,但主流仍然是支持歡迎。不少國人對“文心一言”感到新奇,閑暇時候積極與之對話,發現和指出其中的差距,這樣的使用本身就是對人工智能的訓練,用實際行動支持國產人工智能成長提高。相信百度方面也能正確看待公眾的批評和挑剔。把尚不完善的東西拿出來接受公眾檢驗、批評、挑剔,本身就需要一點值得稱道的勇氣。希望有更多的國產AI湧現出來。作為工具,人工智能終究是要拿來用的,而正如高鐵、手機、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後發先至”一般,在超大市場規模、完整工業門類和龐大用戶基數的支持下,中國的人工智能“實驗品”會遇到無比豐富的使用場景,產生各種各樣前所未見的問題與錯誤。也正是這些在實踐測試中發現的不足,將倒逼其不斷完善,向世界一流靠攏。
文章指出,現如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雲湧,經貿科技領域政治化、工具化問題愈發嚴重,發達國家的創新步伐從未停歇,對別國的技術打壓也愈發嚴苛,擺在追趕者面前的攻堅大環境並不友好。這些年來,從中“芯”危機,到華為被剿,再到大量機構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伴隨著美國的極限施壓與科技封鎖,芯片、操作系統、工業軟件等方面必須進行國產替代已經成為共識。攻堅之難與現實差距客觀存在,技術攻關、產品磨合、生態重構,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但衹有在自己的地基上蓋好房子,才不會有“傾覆之虞”。技術攻堅“慢不得更急不得”,既要只爭朝夕、奮力追趕,也要保持定力、穩住心態。從社會輿論到體制機制,皆理性正視差距,把支持創新、鼓勵試錯的氛圍傳導到每一件產品上,就是在培厚創新創造的土壤。
“在一般用戶中普遍使用,是我始料未及的。”這是“二維碼之父”原昌宏在見識到中國移動支付浪潮後發出的感嘆。發現問題、優化提升,是科技進步的階梯,最後打磨出的成果可能超乎所有人想象。不妨多給初出茅廬、努力追趕的國產技術一些耐心,相信總有一天,它會拿出亮眼和讓我們為之驕傲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