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衹有精準對接需求,才能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更好地解決農業農村發展迫切、農民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讓鄉村振興路子更寬、集體經濟發展更快、農民增收底氣更足。
最近,我和同事到基層走訪,見各村的小微企業運轉得紅紅火火,鄉親們笑意盈盈,我們也幹勁十足。
在位於山東省成武縣永昌街道郜西村的暢霖醫療器械生產車間,村民李玉梅正和工友們趕訂單。我第一次見到李玉梅,是在去年春節前。當時說起在外地打工的經歷,她禁不住聲音哽咽。每次離家外出打工時,孩子都會抹著眼淚說“媽媽,我看著你走……”
李玉梅的話讓我心頭沉甸甸的。如何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引入產業是關鍵。經過多次實地調研,我們與成武籍在外地的企業家對接,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盤活村頭荒地、空閑院落和閑置校舍等資源,吸引企業進村設廠。
我們還鼓勵行政村以土地租金、村級資金等形式入股小微企業,增加村集體收入,為鄉村振興築牢產業根基。去年以來,成武縣有56家小微企業進村落地,帶動3000餘人就業,新增村集體經濟收入近千萬元。
產業的引入,拓寬了鄉村發展空間,增加了縣域就業容量,農民生產經營能力、就業技能和質量也隨之提高。要帶動更多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基層幹部要為企業做好服務。宋灣行政村佳福園食品加工廠有一批2月底就要交付的貨物,因春節假期生產人手不足,影響了企業生產。我們瞭解情況後,立即組織工作人員進村開展結對幫扶,短短一個星期,就幫助企業從宋灣招聘了20多名員工。
為解決小微企業招工難,街道組織經委幹部進行精準摸排,並制成企業用工需求清單。街道還多次組織村企攜手舉辦招聘會,把千餘個崗位送到村民家門口。隨著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的不斷完善,各類人才返鄉、入鄉、留鄉就業創業,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衹有精準對接需求,才能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更好地解決農業農村發展迫切、農民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讓鄉村振興路子更寬、集體經濟發展更快、農民增收底氣更足。如今,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