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為科幻文藝提供科學支撐
http://www.crntt.hk   2023-03-17 16:52:44
  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一段時間以來,電影《流浪地球》系列、《獨行月球》和電視劇《三體》等一批改編類科幻作品紛紛亮相,反映出我國科幻文藝良好的發展態勢。觀眾驚喜地發現,不僅壯觀的大科學裝置、宏大的宇宙場面得到生動描繪,原著中奇妙的想象、抽象的科學概念也得到具象呈現,震撼人心又真實可信。

  改編是基於原著的創造性轉化。許多優秀文藝作品在改編後以新的形式贏得認可,其中,影視改編尤為突出。一些已經暢銷多年的佳作,或是以前並不出名的作品,經過影視改編成為“爆款”。梳理影視改編成功經驗,兩個要點值得關注:一是充分理解尊重原著,在思想內涵、故事架構和人物形象上汲取原著精華,不“魔改”不“亂改”;二是充分發揮視聽藝術特色,善用畫面講故事,補充原著留白之處,開掘新的表達空間。

  科幻影視改編也遵循這一規律。在對原著的創造性轉化中,現實中的“科學”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同於其他文藝類型,科幻融合了瑰麗的想象與嚴謹的科學知識,那些廣為人知的作品都注重把握二者的平衡。讓改編後的科幻場景既充滿未來感,又兼具真實可信的細節、接近觀眾認知,是科幻影視改編的一大難點。引入前沿科學內容,幫助充實畫面、塑造人物、推動情節,是一條可行路徑。我們在實踐中發現,進行科幻影視改編時,可能距原著發表已經多年,加上科學的飛速發展和觀眾知識素養的提高,原著的科學內核需要“迭代升級”。所以,有必要引入科技專業人員作為顧問,協助完成科學內容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同時,文學、動漫等原著對場景的表現可以一筆帶過,不必面面俱到,但改編為影視作品,一個簡單的場景也需要給足觀眾科學細節,否則就會讓人感覺不真實。

  科幻基於我們今天的生活和科技想象人類未來。科幻影視改編要將觀眾熟悉的、認可的、可辨識的科學元素融入創作,向觀眾提供一條可以進入作品的路徑。“科影融合”正是鋪就這條道路的必備條件。未來世界是什麼樣子?真實的科學成果可以幫助我們合理地想象、推導,為科幻影視創作提供“巨人的肩膀”。簡言之,科影融合就是將科學理念、前沿知識和科技成果應用在科幻影視作品中,使科幻想象擁有堅實的科學基礎和科技支撐,增強藝術魅力。

  目前,中國科幻影視改編已在科影融合上有了不少探索。一是內容賦能,各領域科學家受邀擔任科學顧問,參與到創作中來,審慎提出專業意見,使作品的科學設定更扎實、故事更真實。細心的觀眾可能已經發現,在電影《獨行月球》《流浪地球2》片尾創作名單裡,出現了科學顧問和科學支持機構。小到發射倒計時口令、火箭尾部噴口方向,大到月球土壤顔色、星際空間場景的準確性,以及故事人物的職業特點、科研經歷、說話方式、行為邏輯等,科學顧問都發揮了很大作用。他們為科幻改編架起了堅實可靠的“骨骼”,幫助作品構建起“虛擬的真實世界”。比如《獨行月球》主人公“飛行器動力工程師”的身份設定,就采納了火箭工程師團隊提出的意見,這個真實存在的崗位在促進喜劇效果的同時,保證了主人公修火箭劇情的合理性。二是技術賦能,推動轉化科研領域最新成果,幫助影視行業應用新技術進行創作,助力我國影視工業體系建設。與內容賦能相比,這方面的工作觀眾雖然看不見,但就像海面下的冰山,保障了科幻影視的技術升級。比如推動高校科研團隊與影視創作團隊合作,讓穩定的國產新技術應用在《流浪地球2》創作中,提高了製作效率。

  說到底,科幻創作、科幻改編都需要科學作為基礎。隨著我國科技快速發展,公民科學素養不斷提高,科幻文藝的需求日益增加。期待我們的科幻作品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上實現新的突破。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