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據光明網報導,“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這幾天,我耳畔一直回響著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說的這句話。
貢獻能源是大慶油田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對於走過風雲甲子的大慶油田來說,尋找接替資源迫在眉睫。
2018年,油田決定加快非常規油氣勘探。以往我們都是在砂岩裡找油,大慶油田非常規油氣資源類型獨特,儲層和其他油田都不一樣,沒人能說清這種類型的石油在哪兒、有多少、能否高產。還沒開工,一堆難題就劈頭蓋臉砸過來了。
“加油爭氣” 端牢能源飯碗
經過一段時間思考,我認為應該先從岩心以及現場資料入手,尋找前人沒有發現的蛛絲馬跡。我大膽改變以往在局部斷裂區和砂岩發育區部署的常規思路,向深湖區、生油量更大的凹陷最深部位部署了該領域的第一口系統取心井。
為掌握第一手資料,我們又用幾個月時間開展473米岩心厘米級精細觀察,用肉眼和放大鏡仔細觀察,幾個月下來,大家滿眼血絲,有的近視度數長了幾十度。為了精準評價儲層,我們就像大廚一樣,把岩心剖開,應用各種先進儀器研究,最終證實了這種儲層有數以億計的納米級小孔縫,儲集能力很好,改變了傳統認識。
之後,我們聚焦評價“有多少油”的問題,通過改造設備、研發儀器、創新方案、將實驗室搬到井場等一系列打破常規的做法,終於在衹有頭髮絲1/500大小的孔隙中首次發現了大量存在的石油,測定了不同位置儲層的含油量。通過這些,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分類評價技術標準和第一口“鐵柱子”井,找到了最優富油層段,部署的第一口水平井試油獲得高產工業油氣流,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陸相非常規油氣新類型從0到1的歷史性突破。
為進一步擴大勘探成果,在近一年時間裡,我們不斷向院士專家請教,每天在岩心室、實驗室和鑽井現場之間往返,念頭衹有一個:讓非常規油氣資源新類型成為大慶油田接續發展的可靠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