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生命線。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發表“4·13”重要講話以來,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重大突破,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的180多項政策文件落地生效,13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陸續推出,“兩個15%”所得稅優惠政策、三張“零關稅”清單有序實施,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逐步構建,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2022年,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突破2000億元,增長36.8%,增速排名全國第二,其中貨物出口增速全國第一;服務貿易增長22.9%,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5%,實際對外投資同比翻倍。2023年,海南將刻深自貿港“大開放”印記,加快探索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更好集聚和配置全球資源,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一是加快推進封關運作。把全島封關運作作為自貿港建設的一號工程,加快開放口岸建設改造,年內完成封關硬件項目主體建設。制定封關後貨物、物品進入“二線”的監管辦法,形成科學高效的“二線口岸”監管模式和整體通關流程。積極模擬封關後場景,對海南自貿港政策制度、封關設施、系統平台、管理能力等進行壓力測試,拓展測試場景,推動將洋浦保稅港區“零關稅”“低稅率”系列政策一攬子擴大到洋浦開發區,加工增值貨物內銷免關稅政策擴大到全島符合條件的企業,推動制定銷售稅改革方案,確保2025年底如期順利封關運作。二是提升制度開放能級。發揮好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台作用,加快對接、先行先試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DEPA(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力爭在土地、低碳、服務業開放等領域實現破題。積極試驗貨物貿易零關稅、服務貿易“既准入又准營”、市場准入承諾即入制、加工增值免關稅等政策,推動鼓勵類產業目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等動態調整。三是打造雙循環交匯點。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叠加優勢,加快構建“兩基地”“兩網絡”,即中國企業進入東南亞的總部基地和東南亞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總部基地、空海國際交通網絡和國際經貿合作網絡。適時恢復和加密國際航班,開通第七航權航線,開辟更多國際海運航線。融入國際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謀劃實施“全球自由貿易港夥伴計劃”,拓展國際經貿合作。深化瓊港合作,爭取向香港進一步開放專業服務業。四是做大經濟流量。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機制,加大對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服務貿易、保稅維修、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等的支持力度,“技工貿服”一體化,形成一批富有海南特色、聚焦南向貿易的新型貿易業態,全力以赴穩外貿。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築牢實體經濟根基
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必須依托高質量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近年來,海南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正確方向,大力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占全省GDP的比重約達70%。2023年,將繼續咬定四大主導產業不放鬆,優化“兩鏈一生態”(創新鏈、產業鏈、產業生態),不斷增強主導產業生存力、發展力和競爭力,重點支持優勢產業構建“鏈主拉動、配套跟進、集群發展”的產業梯隊,支持產業園區提升產業集聚度和鏈條化水平。一是加快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旅遊+生態、文化、體育、康養等跨界融合,推動重大旅遊項目落地建設,持續提升海南旅遊質量和國際化水平。2023年,將重點加快環島旅遊公路、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和和美鄉村建設,推動形成“處處有旅遊、行行加旅遊”的全域旅遊格局。二是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關鍵是優化結構,吸引跨國公司設立區域總部,發展壯大會展、貿易金融、航運物流、研發設計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數字服務、文化、中醫藥等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做大做強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推動金融業創新發展,豐富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建立資金“電子圍網”,完成FT賬戶改造。三是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攻堅,強化鏈條式培育、集群式發展,推動風電裝備、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和通航飛機等重大項目投產,打造一批千百億級產業集群。擴展數字經濟規模,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物聯網、芯片設計、“遊戲出海”等重點領域,引進和培育一批“獨角獸”企業,打造一批創新示範項目。四是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突出規模化綠色化標準化品牌化,推進重點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實施同緯度熱帶優異果蔬資源引進工程,啟動“海南鮮品”品牌創建。高起點推進現代海洋牧場建設,鼓勵深遠海網箱和大型工船養殖,引導漁業“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漁業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