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為先要堅實。強化標準引領,形成“底線標準、消費者滿意標準、戰略性標準、國家安全標準、未來標準”相統一的產業標準體系。形成以質量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構建質量與價格的科學聯動、反應機制。推動企業精心設計、精益生產、精細服務。健全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提高全面質量管理水平。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制度、誠信體系建設。
發展根基要扎實。加強基礎研究、基礎工藝、基礎技術、基礎軟件、基礎零部件、基礎架構、基礎設施等基礎能力建設。強化基礎研究,著力解決影響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產品性能和穩定性的關鍵及共性技術。推動實施重大質量改進和技術改造項目,培育形成以技術、標準、品牌、服務為核心的質量新優勢。支持重點領域質量攻關。針對重點行業,組織攻克一批長期困擾產品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質量技術,加強可靠性設計、試驗與驗證技術開發應用,使重點實物產品性能穩定性、質量可靠性、環境適應性、使用壽命等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加強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增強基礎設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撐保障能力。
產業體系要厚實。作為處於現代化進程中的最大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實體經濟要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戰略重點。構建集高效農業、現代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優質服務業、未來產業於一體的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超前部署未來產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經營主體要充實。無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微企業,政策上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以最佳的營商環境,吸引全球要素在中國市場匯聚,讓不同類型的經營主體發揮出各自的功能與作用。以豐富多樣的經營主體,支撐現代產業生態構建,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惠及民生要務實。發展實體經濟根本目的是為了造福於民,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發展帶來的紅利。通過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擴大全社會吸納就業的能力。通過產業升級,不斷提升從業人員收入水平。通過推動實體經濟現代化,不斷降低全社會運行成本,以更快更好更多更優的產品與服務惠及千家萬戶,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