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2日電/針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日本龍穀大學教授大島堅一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放射性物質不同於普通危險化學物質,採用化學處理難以將其去除;同時,關於放射性物質對海洋生態系統等的長期影響,人類還所知甚少。因此,放射性物質需要儘量在受控狀態下處理,不應釋放到環境中,這是最重要的。
這位環境經濟學專家介紹,東京電力公司用於過濾處理核污染水的“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有一段時間不能有效工作。根據東京電力公司表態,福島第一核電站總計130萬噸核污染水中,目前仍有約三分之二尚未達到預期處理目標,即沒能將除氚之外的多種放射性物質基本清除。東京電力公司堅稱今後會繼續處理這三分之二的核污染水,但是否真如他們所說仍需持續觀察。
與此同時,已處理完的三分之一核污染水是否如東京電力公司所說已達到標準,也令外界充滿疑慮。大島堅一說,福島第一核電站內儲存核污染水的儲水罐超過1000個,東京電力公司僅選取了很少一部分進行檢測,並且全部檢測工作都由東京電力公司自行完成,並沒有第三方機構進行核實。他介紹,今年1月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一篇文章批評說,東京電力公司的說法無法得到足夠數據支持,不值得信任。
大島堅一表示,即使ALPS能夠有效工作,經ALPS處理的核污染水仍會含有微量氚之外的放射性物質,這一點曾得到東京電力公司承認。
“我個人認為排放這些‘額外’的放射性物質並不合適。”大島堅一說,放射性物質不同於普通危險化學物質的一大特徵是,不管經過何種化學處理,放射性物質都不會被消除,只能通過其自身衰變使放射性降低到一定水平。因此,放射性物質需要儘量在受控狀態下處理,不應釋放到環境中,這是最重要的。
大島堅一認為,妥善的處理方式是把經ALPS處理的核污染水繼續儲存在儲水罐中,氚的半衰期約是12.3年,經過120多年後,核污染水中的氚含量就能衰減到目前的千分之一以下。或使用砂漿封存後掩埋到地下,同樣等到100多年後再考慮進一步處理方法。
他說,上述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成本也不是特別高。更重要的是,東京電力公司作為當事方,並沒有資格根據花費多少來選擇處理方式,而應履行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和人類影響的義務。
國際原子能機構工作組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評估尚未得出最終結論。大島堅一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僅對東京電力公司提出的排海計劃進行評估,至於核污染水一旦排入海洋將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哪些長期影響,國際原子能機構也不能準確掌握,因為沒有先例可借鑒。全球海洋是連通的,關於放射性物質對海洋生態系統和人類生活的長期影響,目前還缺乏相關評估。因此,無論國際原子能機構評估結果如何,都不代表排海計劃是正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