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據大公報報道,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東盟、歐盟及美國繼續是中國前三的貿易夥伴,貿易總值分別達到9519.3億(人民幣,下同)、8510.9億及7029.8億元。東盟、歐盟、美國在外貿總值中的占比分別達到15.4%、13.8%、11.4%。分析稱,東盟對中國出口的支撑作用日益凸顯,且東盟對中國產業鏈轉移的承接,有助於驅動中國貿易結構的升級,對中國而言,東盟是未來最有增長空間的市場。
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為日本,首兩月中日貿易總值3449.2億元,同比下降5.7%,在外貿總值中的占比為5.6%。此外,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合計進出口2.12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出口增長15.2%,進口增長3.6%。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常冉分析指出,得益於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在更廣範圍內的落地實施,東盟對中國出口仍持續發揮積極的拉動作用,RCEP框架的關稅紅利、貿易便利化條款等,將進一步強化“中國─東盟”的貿易和產業的鏈接韌性。
東盟市場可作為中國應對出口下行的重要抓手。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未來應發揮東盟市場對中國出口的支撑作用,強化中國與東盟產業鏈的協同互補。他建議,繼續加大區域一體化合作,進一步加快推進亞太地區的區域一體化,發揮RCEP和共建“一帶一路”的作用,促進產業融合與集聚發展;與此同時,持續加大開放,通過改善營商環境,減少對外資企業的准入限制,吸引外資流入和加強產業鏈協同發展。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秦泰觀察到,前兩個月中國對歐元區、英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出口增速(經過季節性調整後)較去年12月回升,這與年初以來歐洲能源安全問題再度複雜化,以及供給恢複受掣肘等有關。此外,中國對韓國、東盟等協同供給鏈條出口增速也錄得較大幅的反彈,充分反映中國工業生產恢複,帶來協同供給出口的回升,“總體看短期外需仍將平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