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助力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hk   2023-03-06 08:23:01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安全之基。
  中評社北京3月6日電/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強调,加強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強国的必由之路,並就此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这为中国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

  光明日报发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刘俏文章认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需之举。中国式现代化的內涵和特徵,決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於实现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高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经济长达40多年的飞跃发展。在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已经由改革开放前三个十年的4%以上降到目前的2%左右。在接下来的十余年中,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要从2%左右回升至2.5%~3%的区间,我们才可能在2035年实现人均GDP达到经济现代化的标准。

  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激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的动力源,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双碳”目标。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科技创新,而作为科技创新“总开关”的基础研究投入尤为关键。

  文章介绍,一般来讲,研发(R&D)主要包含“基础研究”(R)和“应用开发”(D)。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研发首次超过3万亿元的总量投入,占GDP的2.55%,达到了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其中真正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占比仅为6%左右。欧美发达国家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占比基本稳定在12%以上,同期美国为17.2%,法国则高达25%。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的结构问题亟待改变。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规划已将基础研究的占比提升至8%,未来如果能达到15%甚至更高,我们将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上创造一种新的历史可能性,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将注定不凡和伟大。

  文章指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安全之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然而逆全球化的思潮打破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平衡,中国产业深受“卡脖子”难题困扰。长期以来,中国研发強度虽然不断提升,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卻显得不足,直接导致以复杂的、底层支撐性技术和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创新相对匮乏。衹有持之以恒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进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迈进,才能真正化解发达国家对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封锁,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強,为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创造条件。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必须改革创新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可考虑通过积极财政政策长期支持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基础研究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更需长期、稳定、持续的人力物力投入。这就要求我们在调动市场力量的同时,也要发挥好中央财政的作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当前宏观政策正处于发力窗口期,可将发行特别国债作为政策选项,所获资金直接用于基础研究的投入,大幅提升基础研究在研发中占比,这将在中长期极大地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強调,在加強基础研究总量投入的同时,也要优化资源配置。在基础科学研发费用的执行上,可向高等院校适度倾斜,发挥高校基础研究的优势。以2021年为例,中国高等教育部门占研发经费执行的比例为7.8%,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基础研究依赖厚积薄发,从世界范围看,越来越多重大的、原始的、突破性的科技创新,往往产生于大交叉、大融合的学科交汇处,在此方面高等院校具有优势。对基础研究投入強度的增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将从源头、从底层解決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关键问题,有利于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