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鏈條自主創新需久久為功
未來,3D打印在骨科方面的應用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國科研人員和企業還要進一步發揮創新能力,推動該領域全鏈條自主創新,造福更多患者。劉忠軍告訴記者,目前已有相關研發團隊探索使用鎂金屬製作3D打印人體內植物。“鎂合金具有很好的修復、重建骨結構及功能的性能,同時它還具備一定的抗感染能力,能夠減少相關感染合併症。”
這是未來3D打印骨科應用材料創新的一個方向。能不能設計出更好的3D打印內植物,使其和患者體內骨組織更快結合,縮短疾病治療周期?能不能在內植物表面附著促生長藥物,讓骨頭長得更快?能不能在內植物微孔中放上緩釋藥物,在起到支撐作用的同時治療疾病?這些都是值得科技工作者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此外,儘管3D打印人工椎體已邁出了關鍵性的國產化腳步,但在劉忠軍看來,3D打印人工假體領域實現全鏈條自主創新還需久久為功。
“雖然我國已經擁有了自主生產3D打印人工椎體的技術,但其應用範圍仍不大。”劉忠軍說,大部分3D打印設備和材料依賴進口,目前國產的3D打印設備和醫療原創材料仍非常少。
劉忠軍建議,國家要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3D打印醫療器械國產化,推動臨床科研創新和產學研一體化,加強院企合作,實現3D打印骨科應用材料、設計、研發、生產等環節全鏈條自主創新,以造福更多患者。
“這也是中國骨科科技創新從追隨、並跑向引領轉變的重要機遇,我希望看到3D打印技術和骨科應用更緊密的聯合,實現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劉忠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