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據大公報報導,針對這次聖若瑟書院學生打架事件,教育局表示已接獲有關學校報告一宗校內學生肢體碰撞事件,知悉學校正跟進有關個案及與持份者保持溝通。教育局要求學校嚴肅跟進事件,並為受影響學生給予支援,以及加強學校的訓輔工作。教育局會與學校保持聯絡,跟進事件。有家長兼教師則建議遇此類事件應“高度關注、低調處理”。
作為一名家長和教師,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王偉傑就認為,欺凌通常包括三個元素:首先不是單一偶發的事件,而是在一段時間內重復發生。其次出於惡意。最後,欺凌者及受害者存在權力不平衡的狀態。就目前事件披露進展而言,同學打架未必要擴大到“校園欺凌”,而站在家長的角度,受傷同學爸爸的處理方式未必是最好的途徑。
過於高調或適得其反
王氏擔心,過於高調的進行示威、聯絡傳媒,將“小事化大”,會導致該位受傷同學返校後,難以面對其他同學,或有同儕會覺得“你爸爸媽媽好難搞”,從而覺得與其來往會帶來麻煩,不願意與其交往,導致該學生遭冷落、孤立,引致另一種“校園欺凌”。
他強調,暴力行為不可姑息,惟面對這類事件最好遵從“高度關注、低調處理”的原則,家長應盡量先嘗試同校方、校董會、教育局分區主任等等溝通協調、或經相關部門仲裁,但勿將事態擴大。
南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劉穎欣則表示,身為家長必須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及溝通,切記做到“一聽,二看,三仔細”。一聽是指專心聆聽孩子所言,對於其一天活動的總結,留意在校是否有特別事情發生。二看孩子“今日做了什麼”,從小事中觀察孩子是否有異樣。三仔細,是指孩子的喜怒是家長無法把控,必須透過很仔細的觀察,其情緒是否有特別變化。
立法會議員兼教聯會副主席鄧飛指出,若學生之間發生肢體衝突,老師需介入調停,為受傷學生治理傷口,校方亦應第一時間通知雙方家長,釐清事件經過,再對涉事學生作相應處分及訓導,如果校方無即時通知家長,做法則屬不恰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