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外賣送藥送餐、線上預約保潔、觀看直播搶券……從餐飲消費到休閑娛樂,從家政服務到幹洗熨燙,本地生活服務正通過豐富的商品和高效的物流等,深度連接商家與消費者,在加速擁抱“數字化”的同時,帶來“即看、即點、即達”的全新體驗。
邊看探店直播邊下單
“前幾天不小心劃破了手,家裡不巧沒有創可貼,就在美團外賣平台下單了一盒,大概20分鐘就送到了!”深圳市民方女士說,“除了醫療藥品,像五金零件、洗漱用品等都可以實現送貨上門。互聯網讓生活更方便了,不僅送商品,還能送服務,比如下單洗衣、請小時工等。”
“疫情加快了生活服務業的線上化趨勢,也讓老百姓適應了這種全新消費模式。”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接受本報採訪時說,通過互聯網平台,人們獲取本地生活服務的便利性、及時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面對潛在的巨大空間,互聯網企業紛紛入局。貨拉拉推出同城“門到門”跑腿業務,生鮮電商叮咚買菜開起了早餐店,高德地圖向出門生活服務平台轉型……此外,一些短視頻平台以“探店”這一形式迅速切入本地生活新市場。
“我以前去游樂園,要先搜索游玩攻略,再決定要不要買票。”上海市民王女士舉例介紹,通過觀看“探店”直播,可以直觀瞭解游樂園的現場情況,直播界面會彈出門票購買鏈接,看後可以直接下單。
業內人士認為,不斷豐富的產業業態,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定制化、個性化的消費體驗。未來,會出現多樣化的數字消費場景。
“30分鐘萬物到家”
互聯網創新與數字化普及,為許多生活服務業商戶轉型升級創造了良好機遇。
“叮——您有一筆新的外賣訂單,請及時處理!”在北京市朝陽區八裡莊街道的2元起超市,這樣的提示音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響起。
“我們店最忙的時候,一天要接兩三百單,祗有把線上接單的程序關閉,才能抽出點時間吃口飯。”店主鄒國忠告訴記者,2020年,有著多年線下實體店經營經驗的他開了這家店鋪。後來,他敏銳察覺到“30分鐘萬物到家”的網購趨勢,便果斷上線美團外賣。
“例如搬家用的紙箱子、膠帶,這些商品一開始店裡並沒有,直到不少線上顧客打電話來問,我才開始進貨。”鄒國忠介紹,美團外賣的後台系統會定期在不同節點做商品推薦,比如春節時貼春聯的膠水、開學季需要的文具等。進貨時,他會把商品及時錄入,每天在後台系統查看訂單量、銷售額、商品庫存,以便及時補貨。
鄒國忠說,這種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模式,非常適合經營時間靈活的小超市、雜貨店。目前,線上訂單已占到了他們超市整體訂單的六成左右,店裡的主要消費者也從周圍幾百米的街坊,擴大到了附近5公里的居民。
“中國服務業過去高度依賴人工,今後,本地生活服務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會成為大趨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說,要通過數字科技的賦能,讓本地生活服務業從過去的傳統勞動力和小規模資本,變成借助科技、創新和高素質人力資源,實現真正的轉型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