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統籌好幾個關係
http://www.crntt.hk   2023-02-23 08:43:49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將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新發展階段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經濟日報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韓保江文章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在實踐中統籌好幾個重大關係。
  
  第一,統籌好“中心任務”與“中心工作”,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建設是根本,是政治、文化、社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或基礎。祗有始終抓好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其他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如期完成這一中心任務和宏偉目標,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集中精力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
  
  第二,統籌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關係,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其根本目的是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其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在於深化改革,解決要素配置扭曲問題,更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與此同時,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注重需求側管理,加快培養完整內需體系,旨在充分利用好市場資源這個巨大優勢,增強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是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增強發展主動性的長久之策。因此,要統籌謀劃擴大內需和優化供給,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適配性,打通經濟循環卡點堵點,推動供需良性互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第三,統籌好構建新發展格局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係,實現構建新發展格局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良性互動、有機統一。一方面,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實現國民經濟循環暢通和高水平自立自強,既強調擴大內需,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通過深層次改革和強化政策引導,著力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增強需求牽引供給的能力,又強調加快攻克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突破產業瓶頸,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增強供給創造需求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就像人們講的要調理好統攝全身陰陽氣血的任督二脈”。形象地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支撐“任督二脈”的現實載體,需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通過一體建設、一體推進“六個體系”和“一個體制”,實現經濟循環暢通無阻。另一方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眼於優化國民經濟結構和區域經濟布局,強調以“六個體系”和“一個體制”作為具體實施路徑。如何貫通和協同這“六個體系”和“一個體制”,進而實現國民經濟循環暢通,新發展格局回答了這一問題。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二者共同推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