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據大公報報道,“當我們到達哈塔伊市時,大部分樓宇已經倒塌。一眼望去,很難看到一座完整的大樓,一些大樓倒塌在路旁,有的已經沉入地下,很多土耳其民衆急切地請求我們幫忙救援。”香港特區救援隊副指揮官黃思律回憶說,當時大家只想著爭分奪秒,盡力拯救生命。
2月6日,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亞邊境地區發生強震,造成重大傷亡。香港特區政府8日派出由多個部門組成的一支59人的救援隊,攜帶救援裝備和物資前往重災區。當地時間16日晚,特區救援隊完成任務,與國家救援隊共同乘坐包機返回北京,并於北京時間17日晚上返抵香港。
在土耳其9天的救援中,隊員們克服餘震、嚴寒、後勤物資供應緊張、交通擁堵等困難,分秒必爭地為受災民衆打開生命通道。
絕不放過任何救人機會
2月11日,特區救援隊在哈塔伊市的一個街區進行搜救工作。
“傍晚時分,天色漸暗,附近一個倒塌的民宅裡,突然傳來有人呼救的聲音,說在遠處的瓦礫堆下疑似有人被困。我們立刻衝了過去。”特區救援隊指揮官於文陽說。
在一片廢墟之中,當搜救犬和生命探測儀相繼給出“有希望”的信號後,特區救援隊立即全力以赴投入搜救──緊急叫停挖掘機工作,改挖一條深約6米的救援通道。一名隊員從通道下去,發現共有3名仍然清醒的被困災民,將他們逐一救出。
這是此次國際救援行動中,特區救援隊首次成功參與救出幸存者。此時距離地震發生已經過去130多個小時,這3名幸存者已身陷廢墟近6天。<nextpage>
讓於文陽記憶猶新的是,救援時救援組織和居民會自發排成一條“人鏈”,幫忙清空道路,確保不會有鐵枝“伸”出來影響運送傷者至地面。“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爭分奪秒為生命接力。”
“雖然已經過了地震發生後的‘黃金72小時’,但每當有疑似幸存者的消息,大家就立刻振奮精神,投入救援行動。”黃思律說,救援隊絕不放過任何救人的機會。
2月13日,地震發生後接近180個小時,特區救援隊在哈塔伊省安塔基亞市再救出一名女性生還者。
“災情嚴重,能救出生還者,我們感到很鼓舞,也希望傷者能早日康複,重拾信心,重建家園。”特區救援隊隊員譚遨民說。
零度以下戶外露宿
2月正值土耳其的冬季。地震後的頭兩天,安塔基亞市下了雪,之後兩天又一直在下雨,這對被困人員和救援都是很大的挑戰。
“白天大約5℃,夜間更是在0℃以下,隊員們露宿戶外。”於文陽說,香港人其實很少經歷這種“凍”。
災區範圍廣,餘震不斷,道路網絡受到嚴重破壞,車輛和汽油非常短缺;通信不穩定,救援隊沒有辦法跟指揮中心和前綫的救援人員順暢溝通……搜救工作,困難重重。
由於出發時間緊迫,特區救援隊帶往災區的主要是幹糧,缺乏熱食。<nextpage>
“幸好國家救援隊就駐扎在我們旁邊。”黃思律說,國家救援隊與特區救援隊駐扎在同一營地,“他們不僅給我們提供了汽油、飲用水等緊缺物資,還會提供給我們熱食,幫助我們盡快恢複體能,令隊員們在異國他鄉也能感受到國家的關懷。”
首次參與海外救援任務的譚遨民直言,接到任務後,內心其實很忐忑。“災區環境充滿不確定性,情況很難預料,要面對的困難也很多。但是在前綫還能感受到國家的關愛,心裡暖多了,士氣也更強了。”
災區現場,特區救援隊的隊員也會與國家救援隊在科技應用、災區情報等各方面進行交流。於文陽說,這次與國家救援隊合作,對將來香港發展坍塌搜救是重要一課。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參與此次土耳其強震災區搜救任務的,是一支隸屬於香港消防處的特種救援隊──坍塌搜救專隊。
這支成立於2009年的專隊,專責處理針對樓宇、橋梁、隧道、山坡、山泥傾瀉等重大坍塌事故,進行搜索及拯救任務。
“每當海外發生大型事故時,我們這個現有約160名成員的專隊會應特區政府保安局指示,能够於數小時內籌組各項救援工具及物資裝備,組成一支專業的救援部隊,候命出發到境外執行任務。”於文陽說。
此次救援任務面臨重重挑戰,但救援隊之所以能够盡快適應,并能毫無偏差地執行救援行動,於文陽說,這有賴於平時嚴格的操練,其中就包括須在短時間內召集到海外執行拯救。
於文陽說,在這次國際救援行動中,現場溝通、行動部署、資源分配、信息傳遞等多方面都會比在香港本地執行救援任務更複雜和困難,過程充滿挑戰。<nextpage>
“這也讓我們積累了救援經驗,能進一步鞏固隊員應對未來在香港本地或境外進行長時間救援行動的能力。”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