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有文化的直播”以知識化人
http://www.crntt.hk   2023-02-16 15:49:49
 直播間裡聽戲曲、賞民樂、學身段、看演出成為新潮流。

   抖音直播發起“文化傳承正當潮”活動,其中“好戲好曲”直播專場為民間演藝從業群體提供平台。安徽懷寧縣黃梅戲劇團是有著60多年歷史的基層院團,幾十年來始終在基層一線演出,此前因疫情影響,演出機會減少,進入直播間的“第二劇場”後,僅半年就收穫了百萬粉絲,維持了劇團的運營,也為年輕觀眾展現了戲曲的魅力。

   戲曲之外,民樂也通過“跨界”的直播方式,成了年輕人的新愛好。“沛縣曹家班嗩呐”的直播粉絲數量超過50萬,而20歲至40歲的青年觀眾占到四成。“優質主播激勵計劃”重點扶持民歌、國樂、民族舞、古典舞等品類,支持優秀文化類直播內容。主播們也從“娛樂”走向“文化”,從單一展示走向多元呈現。比如,杭州黃龍越劇團的戚派專業演員,在直播越劇演出中,穿插介紹越劇小知識,為越劇的傳播與傳承提供空間;民族舞者將“敦煌舞”搬到敦煌實景演出,觀眾在欣賞舞韵的同時也能領略敦煌文化。還有赫山區花鼓戲劇團、散打評書表演藝術家等,不同的傳統文化表演形態都在網絡直播的“分眾化”平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受眾,不僅讓表演者的一身技藝廣為人知,也讓一顆顆承載傳統文化的“散珠”發光發亮。

   網絡直播幫助“啞火”的民間文藝形式,實現了從“盤活”到創收的轉變,一方面對網民實現了文化普惠,另一方面幫助了更多的民間藝人實現了自身的價值。而直播的加持,不是簡單的漲新粉、聚人氣、增收入,而是在更宏闊的視野下加強了“人的流動”,用文化搭橋,賦能鄉村振興。

  非遺直播優化“活態傳承”

   當前,具有公信力的文化傳播者、傳統文化的推廣者和非遺傳承者受到文化直播的青睞,而直播與非遺傳承保護的結合,不僅是文化普惠的“好點子”,更是文旅融合的“新路徑”。眾多直播平台上,戲曲、剪紙、刺綉、竹編、折扇等古老的非遺成為新國潮,諸如西安鼓樂、箏樂、皮影戲等小眾藝術,紛紛找到“第二舞台”,用直播實現“活態傳承”。

   在湖南醴陵,一場名為“夢回瓷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之旅,邀請五位網絡主播同步開播,體驗國家級非遺“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將有著兩千年歷史的“紅官窑”這張非遺名片介紹給廣大網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