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如何理解大國小農的國情農情
http://www.crntt.hk   2023-02-16 08:26:40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如何理解中國大國小農的國情農情。大國小農,“大”在國家人口規模巨大,農業承受的市場需求壓力大;“小”在農業經營規模小,一定程度上也體現為農業自給性強、商品率低。無論是豐富和拓展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還是謀劃和推進當前的“三農”工作,都必須從這一國情農情出發。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部部長、研究員葉興慶文章稱,大國小農的國情農情是歷史的延續,是一種客觀存在。在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小規模農業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民,孕育出燦爛的中華民族農耕文明,展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文化魅力。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小規模農業的短板逐步顯現。隨著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程度不斷提高,特別是隨著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小規模農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經營規模小、勞動生產率低,城鄉、工農收入差距難以從根本上縮小;由於生產成本高、競爭力弱,國外大規模農業生產的農產品不斷進入國內市場,中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受到挑戰。可以說,實現小規模農業的現代化轉型,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獨有課題。
  
  文章認為,立足大國小農的國情農情,要把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放在建設農業強國的突出位置。一方面,應從克服地形地貌影響和改善承包關係兩個維度促進細碎地塊集中連片。中國人均耕地少,加之受地形地貌和承包時平均主義做法影響,地塊細碎化程度很高,對機械化作業和規模化經營造成極大不便,也對土地流轉集中形成障礙。這個問題在丘陵山區更為突出。近年來,一些地方開展“小塊並大塊”“一戶一塊田”等工作取得明顯效果,可借鑒這些經驗,探索促進細碎地塊集中連片的有效路徑。另一方面,應從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發展農業服務外包市場兩個維度提高農業規模效益。要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為小農生產留出生存空間,為家庭農場創造成長空間。發展新型集體經營和合作經營,擴大土地經營規模;發展企業經營,通過土地租賃、承包經營權入股等方式,把分散在小農戶的土地集中起來,按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經營管理。無論是小農戶,還是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都需將部分生產經營環節外包給專業化、市場化的農業服務商。對此,應積極培育多元服務主體,拓展服務領域,構建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培育提供“一條龍”服務的綜合服務商。
  
  文章指出,立足大國小農的國情農情,要把實施差異化戰略作為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著力點。提高小規模農業的競爭力,根本出路在於拼特色、拼增值,用質量優勢對衝成本上升。一是要促進利益聯結,提高產業鏈競爭力。中國農業參與國際競爭,不僅僅是中國農戶與國外農場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體現為包括農戶和農場在內的產業鏈之間的競爭。應優化農業區域布局,為產業鏈競爭提供前提;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構建產業鏈競爭的核心;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鞏固產業鏈競爭的基礎。二是要保障質量安全,提高品質競爭力。要贏得消費者信任,讓人們願意以更高價格消費國內農產品。應發揮標準的倒逼作用,堅持質量興農,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加快推動農業標準化;發揮品牌和認證的增信作用,增強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認知度。三是要拓展農業內涵,提高功能競爭力。農業提供的物質產品,總體上看均質化程度較高,國家間可移動、可貿易,決定其競爭力大小的主要是價格和品質。而農業提供的休閑觀光、生態涵養、文化傳承等功能,均質化程度低,不能在空間上移動,不能跨境貿易,決定其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是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在產品功能的基礎上附著休閑觀光、生態涵養、文化傳承等功能,把產品的競爭拓展為多種功能的競爭,是人多地少國家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增強農業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文章最後說,近年來,中國人口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外部條件都發生了顯著改變,出現重要轉折性變化,這種變化無疑會對農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中國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已於2002年達峰,農業勞均占有的耕地面積等農業資源量將持續提高。但也要清醒認識到,在全球化時代,這種變化不足以改變中國人多地少的狀況,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農業農村基礎,不可能脫離大國小農的國情農情。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