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數字技術為傳統農業帶來更多可能性
http://www.crntt.hk   2023-02-10 13:57:02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春回大地,萬物“耕”新。在眼下的春耕備耕和設施化種養中,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通信等數字技術正“大顯身手”。自動導航和通信技術用於優化路徑和提高作業精度,降低人工勞動強度;運用傳感器、大數據、物聯網等可實現對環境和生物特徵的實時監控,助力精細化管理和自主決策,“數字麥田”“無人農場”“智慧漁場”等場景相繼湧現。

  以數字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將數據要素與農業全過程、全產業鏈有機融合,實現勞動替代、精準投入、環境監測、智能決策等,正驅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加快數字技術在農業中推廣應用,順應世界農業科技進步前沿,符合農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也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持續關注和支持。近年來我國陸續出台《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等,對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智慧農業發展等作出明確的目標安排和任務部署,未來數字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的前景廣闊。

  當前,我國處於數字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探索期和起步階段,農業大數據技術、農業人工智能、農業機器人等方面的大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部分技術開始由試驗示範向產前產中產後滲透。智能農機裝備的應用示範加快,全國超過60萬台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配置了基於北斗定位的作業監測和智能控制終端。圍繞數字農業、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等開展的試點項目積極推進,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等,成為數字農業技術孵化、應用和集成示範的載體。

  加快數字技術賦能農業,諸多挑戰仍待破解。農業數字技術創新研發基礎較為薄弱,尤其數據挖掘、智能算法、知識模型決策等核心領域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農業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等環節銜接不暢,數據要素與生產、加工、流通等領域的連通不緊密,產業鏈上下游數據往往受權屬、標準等約束而未能充分共享。農產品產地倉儲、物流基地和批發市場等領域配套設施的數字化改造需要加快進度。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農戶間尚未建立起以數字技術為手段的多方參與和利益聯結機制。掌握農業經營技術、懂管理,又有數字技術應用經驗的專業化人才較為稀缺。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加以關注。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