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8日電/據光明網報導,為促進兒童青少年營養狀況改善,進一步降低生長遲緩率,幫助兒童青少年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充分發揮生長潛力,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近日印發《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食養指南(2023年版)》。
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指南充分發揮現代營養學和傳統食養的中西醫各方優勢,將食藥物質融入合理膳食中,提升膳食指導個性化和可操作性,輔助預防和改善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
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仍是當前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指南明確,生長遲緩是指由於膳食的蛋白質或能量、維生素、礦物質攝入不足等原因,導致身高低於篩查標準的年齡別身高界值範圍,屬長期性營養不良。
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6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為4.8%,6至17歲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率為1.7%。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率城鄉差異一直較為明顯,農村約為城市的2至3倍。
指南指出,生長遲緩影響兒童青少年期的體格和智力發育,出現體能下降、學習表現不佳等,嚴重時容易導致罹患腹瀉、肺炎等疾病,增加感染性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此外,還可能影響其成年後的身高,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病風險,降低勞動生產能力。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仍是我國當前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指南的制定充分考慮我國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現狀、發展趨勢和影響因素,提出食養原則和建議,並結合不同證型人群、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特點列出可供選擇的食物推薦、食譜和食養方示例,便於使用者根據具體情況參考選用。
定期監測兒童青少年體格發育
定期監測兒童青少年體格發育,有助於及時瞭解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指標的動態變化。指南建議,依據兒童青少年性別、年齡和營養狀況,至少動態縱向追蹤觀察6個月(最好12個月),根據兒童青少年的生長速率或生長曲線的偏離情況,評估其生長狀況,及時調整指導方案。
同時,詳細瞭解兒童青少年的飲食、運動、睡眠、心理狀況,科學評估個體膳食營養狀況,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指導方案,指導家長和兒童青少年制定適宜的膳食計劃,避免強制進食。
指南提示,對於微量營養素缺乏的兒童青少年,必要時在醫師或營養指導人員的指導下合理使用營養素補充劑。長期生長發育不理想、改善效果不明顯或疾病原因導致生長遲緩的兒童青少年,應到醫院就診。
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指南主要面向基層衛生工作者(包括營養指導人員)、2至17歲兒童青少年的家長和校醫等,為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的輔助預防和改善提供食養指導,不可替代藥物治療。
倡導規律運動和食養相結合
指南指出,適宜的身體活動可增強食欲,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對於生長發育關鍵期的兒童青少年,可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生長發育,有助於身高增長。
充足的睡眠是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和生長發育的重要保證。“胃不和則臥不安”,消化功能不良會影響睡眠,進而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出現身材矮小。應培養兒童青少年養成良好睡眠習慣,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
在食養方面,指南建議,生長遲緩兒童青少年食物選擇應全面、均衡、多樣。保證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飲食規律,能量和營養素攝入充足。每餐的膳食應包括穀薯類、蔬菜水果、畜禽魚蛋、奶和大豆等食物中的3類及以上。在合理膳食的基礎上,可針對不同證型選用食藥物質。
“食養方中選用的食藥物質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說,可在醫師或營養指導人員的建議下,根據兒童青少年具體情況選擇具有健脾、開胃、消滯、益腎等作用的食藥物質,如麥芽、山楂、蓮子、芡實、山藥等,以及相應的食養方。
指南特別指出,非疾病原因導致的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常涉及挑食、偏食等原因,日常配餐過程中要注重同類食物互換,豐富食物品種,並注重蔬菜的顔色和品種搭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