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農業,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農業現代化,冬日不再閑。
山東壽光東華蔬菜合作社,一排排大棚整齊排列,西紅柿、黃瓜長勢喜人。“這段時間蔬菜需求量大,大棚倒茬生產得抓緊。”合作社負責人龐東帶著鄉親們將剛采摘的一箱箱新鮮蔬菜裝車發貨,銷往北京、上海等地。
向設施農業要食物,菜籃子供得上、供得優。東華蔬菜合作社每年銷售蔬菜量3.5萬噸左右。像這樣的合作社,壽光有1500多家,蔬菜種植面積60萬畝,種植蔬菜品種20多類,日產量達1萬噸以上,持續擦亮“壽光蔬菜”的金字招牌。
江西遂川縣雩田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人來車往。鄉親們忙著挖蓄水池、平整土地,整修排灌溝渠。
“稻穀種在項目區,旱能澆、澇能排,去年高溫乾旱沒減產,每畝地還增收了100多斤。”雩田鎮種糧大戶郭唐生說,“農田改造提升,稻油壓茬種,今年繼續奔著豐收去。”
日前,江西省下達2023年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50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10萬畝,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18萬畝。
“這個好消息給鄉親們鼓了勁!”遂川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郭小龍介紹,遂川將加大資金投入和落細管護措施,加快建設進度,改造提升現有農田質量,帶動機械化生產,提高種糧效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鉚足幹勁,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鬥。”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充分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增強城鄉經濟聯繫,暢通城鄉經濟循環。”
應變局、開新局的一條重要經驗是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
2022年,面對國際國內複雜形勢,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發揮好“三農”的壓艙石作用。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要堅持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努力以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為抓手,著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擴大大豆油料,主攻提高單產,全力以赴保持糧食穩產增產好勢頭。
壓實責任,落細措施,冬閑變冬忙。
沃野田疇,接續冬種冬管,升級農田水利,動手春耕備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穩固大國糧倉根基。在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中,農業農村部將加大面積產量和種植結構權重,進一步壓實地方黨委政府政治責任。高標準農田將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17.7億畝以上、力爭有增加。
延伸產業鏈,貫通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2022年鄉村產業培育壯大,預計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超過18.5萬億元、增長4%左右。今年,各地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做好“土特產”文章,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興產業、穩就業、促創業,多措並舉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合作社帶領鄉親們勇闖市場,去年何家溝香菇銷入北京等地,分紅漲了一大截,戶均分紅4431元。”在甘肅康樂縣,中建二局派駐該縣何家溝村的第一書記吳承坤說,村里計劃引進多個龍頭企業,壯大集體合作經濟組織,同時讓鄉親們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
“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措施落實,在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上下功夫。”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