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http://www.crntt.hk   2023-02-04 11:33:36
  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網評: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來源:東方網 作者:胡欣紅

  2月2日,江西省、市、縣聯合工作專班在上饒市鉛山縣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胡某宇事件調查情況。

  新聞發布會披露,在國內權威刑事技術專家現場指導下,省、市、縣公安機關聯合工作專班通過開展調查訪問、現場勘查、屍體檢驗、物證檢驗鑒定等工作,認定胡某宇系自縊死亡,屍體發現地系原始第一現場。錄音筆中兩段錄音清晰表達了其自殺意願,錄音內容不存在人為合成、篡改情況。

  一樁引發全民關注的事件終於水落石出,網絡上流傳的各種謠言在真相面前不攻自破。從2022年10月14日失蹤,到2023年1月28日發現遺體,胡鑫宇失蹤時間長達106天,新聞發布會給這起鬧得沸沸揚揚的失蹤案劃上了句號,但一切並未塵埃落定。搜尋工作的疏漏,官方信息發布的遲緩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引發進一步思考。尤其是直接導致胡鑫宇走上不歸路的心理健康問題,更亟待正視。

  從新聞發布會披露的相關信息來看,胡鑫宇“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緒宣洩渠道,有明確的厭世表現和輕生傾向”。其在考入致遠中學後逐漸出現適應困難,表現為入睡困難、早醒、醒後難以再入睡等睡眠問題。他還存在內疚自責、痛苦、無力無助無望感、無意義感等情緒問題,經常躺在床上發呆,多次在書本、筆記本上寫下了負面情緒的文字內容,如“吐了,新環境真的難適應”,在社交軟件中發布“我試著銷聲匿跡,原來我真的無人問津”,多次與同學說“人活著有什麼意義”“我是否存在,已經沒有意義了”“我們壓力大,活著沒意思,是不是約著去跳樓”……

  種種跡象都早已表明胡鑫宇存在嚴重的心理健康危機。令人遺憾的是,他的情緒波動和反常表現並未引起學校和家庭的足夠重視,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胡鑫宇的悲劇雖然是個案,但存在心理問題乃至自殺的青少年,絕非個例。幾年前,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曾發布了一份《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5個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占樣本總數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占6.5%。這樣的數字,令人不寒而栗。

  換言之,有一顆“玻璃心”的孩子並不在少數。青春期是個心理和生理巨變的“驚濤駭浪期”,這時候的孩子矛盾多又封閉,尤其當這種內部的變化與外部環境發生衝突時易引發極端行為。在教育焦慮異常嚴重的當下,學習壓力更有可能成為引發事端的導火線。向母親哭訴“不想讀書、想回家”的胡鑫宇,應該與此不無關係。

  首先,學校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倡導全體教師都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另一方面,學校還要切實轉變唯分數的觀念,相關部門則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引導學校擺脫應試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負責。

  其次,作為家長,一定要多注意孩子平時的狀態,如果孩子情緒低迷、睡眠差、厭學,一定是心理出了問題,要及時帶到醫院檢查。倘若孩子的心理問題能得到積極關注,及時獲得疏導干預,很多悲劇未嘗不可以避免。

  此外,屢屢發生的青少年自殺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當代青少年對生命及其價值的認知不成熟。一旦面對諸如學習壓力、生活壓力之類的嚴重壓迫時,就會冒出一了百了“解脫”的念頭。如果不能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與可貴,深刻認識到死亡的痛苦和由此帶來的無盡哀傷,就很難避免孩子們在一時衝動下犯傻。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性格是起源於家庭、顯現於學校、成熟於社會,這是一個孩子性格成長的三個步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不僅是家長和學校的事,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