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部門、行業、領域實際,瞄准重點有的放矢,這是防止政治監督虛化、泛化的必然要求。”張立德說。
聚合力——“構建聯動工作格局,確保監督常在、形成常態”
走進海淀區城市服務管理指揮中心多功能指揮大廳,一張高5.8米、長19.2米的電子大屏格外醒目。在其背後,由城市管理等55個應用、20萬餘個傳感器構建起的智能化基層治理“大腦”,正以每秒2028萬億次的計算水平高速運轉著。
大年三十,區城市服務管理指揮中心主任於騰飛還值守在崗位上。為指揮調度會議系統提供保障的同時,他還惦記著另一件事——近期即將召開的中心民主生活會。
進入“一把手”行列不到半年,於騰飛已經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監督傳導的壓力。“區紀委監委經常要瞭解工作落實情況,壓實第一責任人責任;駐政府辦紀檢監察組通過面對面交流,跟班子會、黨組會,開展下沉式監督等多種方式,對權力運行情況進行‘體檢’,將監督滲透到日常工作的各方面。”於騰飛說,這次的民主生活會,也會有紀檢監察幹部現場參與,“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作為‘關鍵少數’的思想認識不斷提升,更加明確了把任務落下去、讓單位政治生態好起來的目標。”
推動政治監督融入日常、做在經常,盯住“領頭雁”是海淀區紀委監委的突破口之一。張凡冰介紹,除談心談話、述責述廉、約談提醒等“固定動作”外,區紀委監委還在嘗試借助智慧監督平台,將相關指標轉化為分數,對“一把手”及領導班子成員進行“畫像式”量化評價,“難度很大,但我們會堅持探索下去。”
既要靶向發力,也要完善機制。接受採訪時,區紀委監委第三監督檢查室副主任蔣人慶提及頻率最高的就是“聯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