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20萬億元,就業基本盤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內需總量規模繼續擴大,經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探析來之不易的2022年中國經濟答卷,持續強化政策聯動是一條重要經驗。做好今年經濟工作,推動經濟回穩向上,仍需堅持系統觀念,講究策略方法,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形成穩增長、拼經濟的合力。
對於我們這麼大的經濟體來說,加強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極為重要,必須綜合考慮政治和經濟、現實和歷史、物質和文化、發展和民生、資源和生態、國內和國際等多方面因素,對各方面政策進行統籌。
更要看到,我們錨定的是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這種拾級而上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其指向的不僅僅是規模、數量問題,還有質量、結構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還有文化、社會、生態環保等問題。日益凸顯的發展整體性特征,衍生出多重目標與多元政策的需求。
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多元政策必須形成系統集成效應,相互支撑、相互促進,共同服務於高質量發展大局。不過,一段時間以來,或是由於缺乏系統觀念,或是對新發展理念理解不深不透,一些地方和部門出現了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高質量發展的認識和行為。比如,有的大局意識不強,把分兵把關變成只顧自己、不顧其餘,沒有通盤考慮;有的不從實際出發,在重大政策出台和調整時沒有進行科學評估,搞“一刀切”“急就章”;有的機械式、淺表式落實黨中央精神,不會開動腦筋創造性開展工作,導致“局部用力,全局不利”,政策效果最終事與願違。
當前,我國經濟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多家國際機構連續示警2023年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複雜嚴峻的內外部形勢,更加考驗宏觀經濟治理的技巧和方法,也更加需要對政策協調配合中存在的問題予以糾正。在關鍵時出手,於要害處發力。“要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這一明確要求抓住了關鍵環節。同時,在關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之間傳導協同有效性的基礎上,強調產業政策、科技政策、社會政策的施政重點,就是要讓各項政策導向各有側重,有的放矢,促成合力。<nextpage>
黨中央科學部署,引導的是方向,增進的是信心。確保各項部署實施生效,離不開各地區各部門主動擔責、積極作為。要加強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注重與市場溝通,及時發現和調整政策執行的偏差,讓政策效應最大化釋放。要結合各地實際,以解決具體問題為導向、以回應市場主體的需求為導向、以激發市場活力為導向,加強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要把實踐作為檢驗各項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標准,圍繞市場主體需求和痛點找准政策切入點,在真真切切的政策實效和工作成效中消除不確定性,穩定預期、提振信心、凝聚力量。
充足的政策工具、高效的政策實施,為我國經濟化危為機提供了堅實支撑。站立當下,增強全局觀念,善於統籌協調,以有效的政策引導、市場主體的積極作為,共同形成經濟整體好轉、穩定向上的澎湃動力,中國經濟的底氣就一直在,信心就一直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