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在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全局大局,系統闡釋了建設農業強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明確了目標任務、戰略重點和主攻方向。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人民幸福、社會穩定、國家安全都離不開農業發展。中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歷史積澱決定了我們建設農業強國必然有著與其他國家不同的特徵。人多地少的資源禀賦、農耕文明的歷史底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要求,都對加快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提出了鮮明要求。
農業大而不強特點突出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辛賢文章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推進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事業發展,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單產水平在世界範圍內位居前列。但也必須清醒認識到,中國目前仍然只是農業大國,還不是農業強國,特殊的國情決定了建設農業強國之路不會一帆風順。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農業具有基礎地位,農業強國建設絕不單單是農業自身的問題,而是與農村、農民問題緊密相連的系統工程。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首先要深刻認識當前中國農業發展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問題。
農業大而不強,競爭力偏弱。中國是農業生產大國,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21年中國農業增加值達1.28萬億美元,占世界農業增加值的31.1%。同時,中國也是全球農產品貿易大國之一,2021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額3041.7億美元,貿易逆差高達1354.7億美元,其中大豆、種子等重要資源性農產品長期處於淨進口狀態。雖然部分農產品進口是為了調劑國內品種,但也反映出中國農業競爭力不強的事實。與美國、荷蘭等主要農業強國相比,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都不高。2021年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61.5%,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不小差距。與國內非農生產部門相比,農業科技應用、生產方式、勞動者素質等相對落後,2021年第一產業勞動生產效率與二三產業勞動生產效率之比為1:4.3:3.5,高素質勞動力和資本加速向非農部門聚集。如何在剛性資源禀賦條件下發揮農業外部規模經濟效應,降低小農生產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提高農業生產力等,都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近年來,中國居民收入快速增長,農村居民年均收入增速已連續多年超過城鎮居民,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尤其是城鄉居民收入的絕對差距仍呈擴大趨勢。此外,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普遍存在公共產品供給不足、人居環境不佳等問題。同時,隨著大量農民工進城就業,傳統農民家庭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傳承作用弱化,農村經濟繁榮和文化傳承發展的內在驅動力不足,亟需採取有力舉措加以解決。
立足中國國情建設農業強國
文章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各類矛盾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必須立足中國基本國情,加快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築牢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