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我國人口布局演變若干新特徵
http://www.crntt.hk   2023-01-17 08:54:18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勞動力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人口的空間分布變化對研究區域、城市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最近我們利用七普分縣人口普查數據(相應參考五普、六普數據)對2000-2020年人口在區域和各層級城市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得出中國人口布局演變若干新特徵。

  東部地區常住人口占比不斷提高,人口保持淨流入,中部人口流出總量持續擴大,西部出現人口回流現象,東北地區從人口淨流入轉為淨流出

  我國東部地區承載的人口比重不斷提高,2020年東部地區常住人口比重達到40.06%,比2000年提高了4.53個百分點。中部和東北地區的常住人口比重持續下降,而西部地區在七普期間出現了小幅提高。

  從各區域吸納外來人口的比重來看,外來人口向東部地區過度集聚的現象得到緩解,中西部地區外來人口比重出現上升,區域間發展出現均衡發展態勢。

  七普期間,東部地區常住人口增加了5754.37萬人,其中戶籍人口增加4152.64萬人,外來人口增加1601.73萬人。中部地區人口外出總量持續增加,七普期間人口外出總量增加1290.16萬人。西部地區人口呈現回流狀態,外出人口總量減少330.55萬人。東北地區在七普期間從人口淨流入地區轉變為人口淨流出地區,而且戶籍人口開始出現減少。

  人口流動和農民進城推動著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區域間城市化差距已經呈現縮小趨勢,需要注意部分地區出現“假性城市化增長”現象

  2020年東部地區城市化率達到70.72%,在四大區域處於最高水平,分別比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11.48、13.59和3.08個百分點。東部地區城市化相比2010年提高了11.03個百分點,城市化增速比六普期間下降了3.06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提高了15.84個百分點,中部地區提高了15.46個百分點,東北地區的城市化提高了10.15個百分點。

  區域間城市化差距在縮小,區域間城市化發展的最大差距從2010年的18.4個百分點縮小到13.59個百分點。

  西部地區城市化發展水平最低,農民進城動力最為強勁,而東北地區由於常住人口總量減少了1070萬人,對東北地區城市化水平提升貢獻6.64個百分點,已經占城市化水平提升的65.41%,成為城市化提升的主要因素。

  總體看,雖然都是人口淨流出地區,但是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城市化發展存在著根本性差異。東北地區雖然城市化水平出現提升,但是城鎮人口總量卻在減少,嚴格來說這是一種“假性城市化增長”。

  流動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各區域吸納外來人口總量都在擴大,但是東部地區吸納外來人口比重出現下降,中西部地區吸納外來人口比重都有提高,區域間均衡發展趨勢開始呈現

  我國外出人口規模持續擴大。近20年來,我國人口流動趨勢不斷加強,按照縣(區)為單位計算的流動人口總量從2000年的5496.53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17653.01萬人,增長了2.21倍。各區域吸納的外來人口總量都呈增長態勢,特別是中部地區的外來人口增長最為迅速,2020年中部地區外來人口占全國比重達13.61%,比2000年提高了5.14個百分點。

  區域間走向均衡發展趨勢開始呈現。2010年東部地區吸納了全國70.8%的外出人口,到2020年下降為62.71%,較2000年也下降了4.93個百分點。2020年西部地區吸納外來人口占比達18.76%,比2010年提高了4.2個百分點,外來人口總量和占比已高於中部地區。東北地區吸納外來人口總量並不大,占全國外出人口總量的比重也出現下降,從2000年的5.8%下降到2020年的4.92%。

  人口呈現向高等級城市集中趨勢,省會城市常住人口增速最快,縣域常住人口總量加速下降,但縣域仍然承載超過一半的常住人口

  2000年以來,我國直轄市、省會城市(含計劃單列市,下同)和地級市吸納常住人口的總量和比重都有提高。其中,省會城市吸納人口總量和占全國人口比重增長最快,總量增長近1億人,占比也從9.78%提高到15.49%,提高了近6個百分點。縣域(含縣級市、旗和自治旗,下同)吸納的常住人口規模和占比都在下降,從2000年的7.81億人減少到2020年的7.45億人,占全國人口比重從63.17%下降到52.93%,下降了10.24個百分點。雖然人口規模和占比下降,但是縣域常住人口占比仍然超過一半,還是承載人口的主要載體。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