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國家層面,安全問題是核心,葉海林指出,印度具有獨特的國家安全與邊界觀念。自1947年獨立與1950年建國直到現在,對印度來說,只要其邊境往北推一分,那就是一個重要的勝利。此種執拗的前進政策非常耐人尋味,這也導致其對西藏問題的頑固態度。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新生的印度繼承了英印殖民政府的邊境政策,即抓住殖民者留給他的所有的財產,“宣布獨立後的印度擁有了向北部的擴展和一些特權”;其二,印度的歷史是不斷遭到外敵入侵的歷史,而每一個入侵者都能夠改變印度原有的政治生態。因此,印度人對經常遭到入侵的北部山口產生了根深蒂固的恐懼;其三,印度不存在非常嚴密的中央政權可以對國家進行有效的控制,無法對入侵者從邊界開始逐次抵抗,因此造成其對邊界問題的強烈焦慮感。總之,印度的心理活動是,最好能讓周邊的軍事強國稍微離它遠一點,離印度邊界線越遠,就意味著離印度的國家中心越遠,由此邊界問題成為了印度國家安全的核心問題。英印殖民政府時期對西藏的控制態度是這一心理的具體體現——他們“要把中國人推走”,最好是“把西藏從中國分裂出來”,使其構成英印殖民政府和中國之間的緩衝地帶。這個事情沒有實現,但印度建國後把這種想法繼承下來了,由此可以更深入地解釋印度涉藏問題的態度。
再次,葉海林認為,近些年印度對涉藏問題的態度體現其對國際環境判斷變化。無論從當前國際秩序與主權國家地位,還是從中印兩國的經濟力量對比來看,中國的總體實力都在印度之上。但是當前的世界體系對中國發展並不友好,在目前的世界格局和國際規則之下,中國受到的牽制更大,印度則是一個淨既得利益者,因此在中國無暇顧及印度的時候,其能夠採取比自身實力要更強的進攻政策,而由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則是對印度對外政策的重要加持。
面對此種形勢,葉海林提出,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一直在努力爭取與印度相向而行。這個策略從中國的傳統文化與中西國際體系方面來說是合理的,但是問題在於,印度卻是要利用這個時間窗口增大對中國的要價,這種行為有失道義,眼界與世界胸懷不夠寬廣。
葉海林總結道,中印兩國之間的交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歸根結底在於在身份認知方面,雙方之間很難彌合。中印兩國都認為自己是主方,所以每次對話時出現各種各樣的爭議矛盾分歧。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在此過程中便能不斷累積有利條件,使得問題朝向一個有利的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