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信貸支持
長期以來,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並不匹配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以2018年的統計數據為例,在當時的銀行業貸款餘額中,民營企業貸款占比約25%,但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卻超過60%。
為瞭解決這一問題,監管部門持續完善相關政策,2018年曾對民營企業貸款提出“一二五”目標。也就是說,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於三分之一,中小型銀行不低於三分之二,爭取3年以後,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占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於50%。
經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二者不匹配的情況已有較大改善。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企業貸款超一半投向民營企業;2022年上半年,在銀行業發放的企業貸款中,超過一半投向了民營企業。接下來,監管部門將推動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增量、擴面、優化結構,合理滿足接續資金需求,加大對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力度,鼓勵發放首貸戶貸款、信用貸款,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
一方面,穩定信貸投放,不唯所有制只唯優劣。“貨幣政策要加大向民營企業的傾斜力度,保持信貸總量有效增長,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推動降低綜合融資成本。”郭樹清說,與此同時,在進一步做好製造業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基礎上,加大對服務行業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的信貸和保險保障力度。多位商業銀行負責人表示,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同等對待,評價一個企業,不要看它的所有制,不要看它的規模大小,主要看它的治理結構、風險控制能力、技術發展水平和市場需求情況。
另一方面,完善工作機制,解決不敢貸、不願貸問題。近年來,銀行業持續完善金融機構監管考核、激勵約束機制,把業績考核與支持民營經濟掛鈎,優化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我們進一步完善了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文武說,健全容錯安排和風險緩釋機制,強化正向激勵和評估考核,做好資金保障和渠道建設,推進科技賦能和產品創新,進一步提升基層分支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意願、能力和可持續性。截至2022年11月末,工商銀行普惠貸款餘額1.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超35%;普惠貸款客戶較年初淨增約20萬戶;普惠貸款資產質量穩健,風險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