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統一大勢所趨 |
中評社╱題:積極引導台灣民衆樹立新時代兩岸關係的應有認知 作者:鄭劍(北京),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
【摘要】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逐步消除兩岸對立、隔閡和誤解,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既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高質量統一的必然要求。推動兩岸心靈契合的核心要義,就是在中華民族復興、祖國統一大業重大問題上建立兩岸同胞共同的認知。要著力建立民族復興、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可以預見的認知,擴大“被統一”意識。使台灣同胞認知到,兩岸統一不但不可避免,而且有生之年就會到來。這是新時代兩岸邁入心靈契合大廈的第一道門檻。著力建立兩岸統一好處多多、值得期待的認知,激勵“願統一”意識。就是不但被動地接受統一的“宿命”,而且要樂意統一。從而實現從“安民告示式”向“激發覺醒式”的轉變。著力建立做統一促進派無比榮耀、光宗耀祖,做“台獨”追隨者萬民唾棄、後世蒙羞的認知,滋養“求統一”意識。進一步認知到支持統一且儘快統一,是有利於台灣和自己的事業,從而更積極地追求統一。唯有實現這樣的認知轉變,兩岸才能真正實現心靈契合、高質量統一。著力建立盲目追隨美國走必受其害、死路一條的認知,引發“遠美西”意識。切實認清美國及西方“以台制華”戰略的本質,打破美國及西方對台灣同胞的相關誤導宣傳,揭露其“挺台護台”真相,戳穿其“堅如磐石支持”背後的險惡用心。
中共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指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心靈契合”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對台工作重要命題,是對台戰綫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逐步消除兩岸對立、隔閡和誤解,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既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高質量統一的必然要求。推動兩岸心靈契合的核心要義,就是在中華民族復興、祖國統一大業重大問題上建立兩岸同胞共同的認知。這些年來,在台灣島內小氣候和國際環境大氣候影響下,很多台灣民衆在這些重大問題上延續或滋生了不少錯誤和片面認知,集中表現為“反中抗中”“奢望美西”,甚至還有不少民衆盲目認可和追求“台獨”分裂。能否儘快導正台灣這些民衆被誤導的認知,關乎台海和平穩定、關乎兩岸同胞福祉、關乎台灣問題最終解決方式。
一、著力建立民族復興、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可以預見的認知,塑造“統一”意識
就是使台灣同胞認知到,兩岸統一不但不可避免,而且在有生之年就會到來。這是新時代兩岸邁入心靈契合大廈的第一道門檻。兩岸七十餘年的隔閡分離、台灣“維持現狀”的主流民意、“台獨”拒統勢力的刻意誤導、國際干預勢力的鼓噪慫恿,使得台灣多數民衆長期以來不是認為兩岸“現狀”可以無限期維持下去,就是認為“台灣獨立”有僥幸成功的那一天。慶幸的是近年來,隨著中華民族復興日益臨近,台灣島內認為兩岸終將統一的民衆比例一度再次復蘇且呈現迅速增加之勢,甚至還超過50%。不過,隨著美國發起對華戰略競爭、西方世界對台支持力度加大、俄烏衝突導致東西陣營“抱團意識”增強,台灣民衆的“被統一”認知率再次明顯轉降,心存分裂拒統的僥幸者日衆。這種現象的產生,固然有其中部分民衆一時情緒化反應的因素,但如不盡力扭轉,便有可能綫性發展蔓延,直至固化難消。
中共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够實現。”這個宣示是建立在歷史大勢所趨、現實勢所必然的認知基礎上的,要在廣大台灣同胞中樹立這樣的認知。要結合人類文明的歷史變遷和交替輪回,引導廣大台灣同胞正確認識人類文明進步方向、世界歷史發展大勢、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競爭本質,從而更全面深入地認識國際、兩岸和台灣的現實情況,進而更客觀地把握世界歷史進入新時代的深刻內涵、中美戰略博弈的真實內涵、中華民族復興的勢所必然;要傳揚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韌性,曉以任何強族和文明都無法消滅中華文明、無力戰勝中華民族且中華民族越挫越強的道理;要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於中華沃土、吸納了西方文明、順應了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優良特質,昭示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大生命力戰鬥力;要揭示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步走”總戰略安排的具體內涵,用詳實的藍圖、生動的叙事激發台灣同胞的中華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打消對社會主義中國與資本主義美西方不同前途命運的盲目錯誤觀念。要讓廣大台灣同胞深刻體認,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對“中國模式”和“中國支持”的期盼及對西方霸權和欺壓的厭惡、西方一些國家對中國大陸強大的恐懼和遏制,折射出的就是中華民族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輝煌;西方一些國家對中國大陸所謂“輸出中國模式”的指責,反而充分說明中華民族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已經對西方文明模式形成強有力挑戰。要廣大台灣同胞深刻體認,中華民族作為歷史上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長期領先者、東亞地區的領跑者,在新時代必將再現衣冠上國、萬邦來朝、惠及天下、威震四方的大國的萬千氣象,從而與大陸同胞、海外僑胞一道,“共同把握歷史大勢,堅守民族大義,堅定反‘獨’促統”。①
二、著力建立兩岸統一好處多多、值得期待的認知,激勵“願統一”意識
就是不但被動地接受統一的“宿命”,而且要樂意統一。以往的中國統一,主要通過雙方當局或中外政府談判(港澳回歸)方式,重在強調“現狀不變”,以穩定被統一方的民心,大體屬於“安民告示式”;目前的兩岸統一主要通過大陸方面與台灣社會各階層、團體和民衆在民主協商基礎上推動政治談判來實現,更應強調統一比“維持現狀”好,以爭取更多台灣同胞支持統一,大體屬於“激發覺醒式”。所以,導正台灣同胞的兩岸統一觀,不能局限於使其認知到“統一勢所然”“統一有好處”,更要使其認知到“統一好處多”“統一前景闊”。
激勵台灣同胞的“願統一”意識,關鍵是破除“統一有害論”及“統一無益論”的嚴重污染。“台獨”分裂和反共拒統勢力長期向台灣同胞灌輸統一台灣後將“失去民主自由”“經濟受到拖累”“命運受人擺布”以及“統一後有的我現在都有、沒有比現狀更好”“港澳‘一國兩制’已經失敗”等錯誤觀念,造成多數台灣民衆對統一不但敬而遠之,甚至望而生畏。要針對這些民衆的思想認知誤區和“台獨”分裂勢力、國際干預勢力種種謬論誤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和台灣民衆所熟悉的認知接收方式,分析兩岸制度差異、“一國兩制”本質以及台灣歷史遭遇背景、社會矛盾癥結等台灣民衆關心的重大問題,從個人、階層、群體、地區乃至整個中華民族利益的角度,進一步闡釋兩岸統一的好處。一是從歷史層面告知台灣同胞,統一將結束台灣地區長期以來內部動蕩不定、外國染指不斷、前途悲觀莫測的歷史和現實糟糕狀況,真正成為人民安居樂業的美麗之島。二是從政治層面告知台灣同胞,統一將結束台灣地區現代化進程及“政治轉型”方向的不確定性,與港澳地區一起在現代中國建構起舉世無雙“一國兩制”特殊優越制度群,不但造就自身現代化進程和制度文明建設的重大飛躍,也造就整個中國現代化進程和制度文明建設的重大飛躍。這一飛躍還將給國際社會解決同類問題提供嶄新思路和典型範例,有力昭示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方向。這才是真正的“台灣之光”。三是從經濟層面告知台灣同胞,統一將徹底解放台灣受兩岸關係複雜影響、島內陣營群體矛盾嚴重約束、國際變局混沌衝擊的生產力,推動台灣經濟實現新的飛躍。台灣經濟徹底融入中華民族復興經濟體,一方面將優先享受整個中國發展之利,另一方面將以其更加國際化和開放的體系在世界經濟之利中獲得更有力競爭地位。依托同屬一個中國的大陸而不是隨時可能吃掉台灣優勢的美國、日本及其他西方國家,更有利於台灣經濟永續發展,發展前景更加令人神往。四是從社會層面告知台灣同胞,統一將緩解台灣內部的階級、階層矛盾和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大陸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為民執政的理念,勢必強有力影響台灣的社會治理方向;大陸支持港澳台經濟社會發展、全體同胞生活改善的政策措施,將會更直接助推台灣的全面發展;大陸豐富的各種資源,能够及時為台灣釋放社會矛盾壓力提供緩衝地帶和調節功用,這也是“一國兩制”的特殊優勢,在香港的治理上已日顯其卓越成效。五是從涉外層面告知台灣同胞,統一將擴大台灣同胞的“國際活動空間”、提高其國際身份地位、使其享受世界一等大國公民的榮光,“有強大祖國做依靠,台灣同胞在國際上腰杆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②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作為中國一部分絕對比當外國人手中的棋子和籌碼更有利於台灣同胞的切實利益。六是從安全層面告知台灣同胞,統一將使台灣徹底擺脫安全顧慮,真正實現永續和平與安全。從歷史上看,台灣島作為國際地緣戰略的要點,在統一之前始終有個依靠誰、反對誰才更安全的問題。但是,與祖國大陸對抗從來沒有好結果,“遠交近攻”是大國策,不是小地方玩的。1986年9月2日,鄧小平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名記華萊士采訪指出:衹要台灣不同大陸統一,台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別人拿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