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http://www.crntt.hk   2023-01-04 09:40:39
   
  2022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SDR籃子貨幣定值重估,維持了人民幣第三大權重貨幣的地位,同時將其權重上調1.36個百分點。人民幣在SDR籃子貨幣權重的上調,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持續推進金融開放成果的認可,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進展。
  
  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全球貿易能力在新冠疫情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商品和服務出口市場份額連年提升,這是推動人民幣在SDR籃子貨幣權重上調的主要原因。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近年來我國加快金融改革和開放,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份額和外匯交易份額上升貢獻了約0.44個百分點。
  
  此外,我國不斷通過雙邊貨幣協議建立人民幣金融安全網絡,加強與各國央行合作,作為第一大出資國加速構建清邁倡議多邊化協議區域金融安全網,為區域經貿金融穩定持續作出貢獻。
  
  離岸人民幣市場邁入新階段
  
  主持人: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目前取得哪些進展?
  
  趙雪情(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過去幾年,在市場驅動與政策支持下,人民幣國際化基礎進一步夯實,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邁入新階段。
  
  離岸市場是人民幣國際循環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國際形勢動蕩、我國資本賬戶短期無法完全開放的背景下,對於人民幣國際化至關重要。全球外匯交易需求廣泛,外匯交易市場是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外匯交易數據的重要性和廣泛性,一種貨幣在全球外匯市場交易情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為度量該貨幣國際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在最新發布的國際清算銀行外匯調查中,2022年4月全球人民幣日均外匯交易量達5264億美元,較3年前增長85.4%,其中主要源於離岸市場的貢獻。從地域分布來看,中國內地在全球人民幣交易中的份額由28.1%降至17.4%;中國香港繼續保持全球最大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心地位,市場份額維持在28.2%,英國、新加坡、美國在全球人民幣外匯交易中的份額分別由15.7%、11.5%、8.3%升至21.9%、14.9%和12.4%,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使用的重要力量。
  
  人民幣使用走向全球,離岸人民幣市場遍地開花。隨著我國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人民幣國際認可度與使用範圍提升,離岸人民幣市場由最初的港澳台地區、東南亞國家向歐美地區乃至全球延伸拓展。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統計,人民幣長期保持全球第五大國際支付貨幣地位,離岸人民幣市場基本覆蓋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更多國際金融中心將人民幣業務視為重要機遇,爭相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2022年10月,中國香港、英國、新加坡、美國、日本在離岸人民幣使用中分別占據72.15%、5.54%、3.82%、3.23%、0.89%。對華經貿往來密切的國家和地區,如法國、澳大利亞、韓國、德國等,離岸人民幣業務需求與規模不斷擴張。在地緣政治風險高企的背景下,人民幣安全屬性進一步凸顯,俄羅斯等國主動“去美元化”,增加人民幣使用規模。截至2022年10月,俄羅斯已成為第四大離岸人民幣使用國,在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幣已成為第二大交易貨幣。
  
  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企穩擴容,相關產品體系更加豐富多元。經歷2015年以來調整期後,離岸人民幣市場普遍企穩回暖。中國香港始終處於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結算清算、外匯交易、證券承銷、資產管理、風險對衝等各類人民幣產品工具基本健全。當前,中國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達8577億元,較疫情前回升了逾29%;離岸人民幣債券存量為4479億元,較疫情前增長了31%。隨著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渠道拓寬,更多境內外主體和資金匯聚香港市場,推動離岸人民幣業務蓬勃發展。當前,滬深港通累計淨流入資金規模超過3.8萬億元,債券通從“北向通”轉為“雙向通”,跨境理財通進一步挖掘居民資產配置需求,創新人民幣使用產品與場景。
  
  貨幣合作穩步推進,離岸人民幣基礎設施與配套機制更加完善。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與印度尼西亞央行建立雙邊本幣結算合作框架,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規模累計近3.7萬億元,積極推動貿易與投資本幣使用以及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特別是人民幣在最新一期SDR定值審查中份額提升,國際清算銀行發起設立人民幣流動性安排,進一步強化了人民幣的國際職能與使用需求。在清算機制上,全球人民幣清算採取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為主渠道、境外清算行輔助的基本框架。2021年,CIPS系統實際業務覆蓋了178個國家和地區,境外人民幣清算行人民幣清算量達468萬億元,同比增長26.7%,在境外清算行開立清算賬戶的參加行及其他機構數量達950個。同時,離岸人民幣市場結算系統有序發展,例如中國香港的人民幣實時支付結算系統(RTGS)2021年全年處理清算量357.7萬億元,同比增長26.7%。此外,在流動性方面,內地與香港建立了常備貨幣互換安排,央行常態化在港發行人民幣央票,不僅豐富了香港市場人民幣工具,也進一步完善了人民幣流動性調節機制,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更加堅定
  
  主持人:下一步,應如何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塗永紅(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自2009年貨物貿易項下的人民幣跨境使用試點推出以來,人民幣國際化走過十多年的發展歷程,躋身SDR貨幣籃子,成為主要國際貨幣。然而,人民幣在各國國際貿易結算、金融市場交易、官方儲備中的份額較低,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綜合評價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RII指數剛超過5,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與中國的經濟、貿易地位相差甚遠,人民幣國際化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國際上地緣政治衝突升級,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美聯儲連續大幅加息,發展中國家爆發金融危機的風險增加,國內仍然存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面臨風險和挑戰。
  
  一是短期資本流動風險加大,不利於人民幣資產規模增加。我國貿易收支順差收窄,2021年證券交易超過直接投資成為跨境資本流動的主要種類。由於資本賬戶開放出現非對稱格局,存在負債外幣化、資產短期化現象,這種結構失衡加劇了資本單向流動壓力,與美聯儲快速加息叠加,加劇短期資本流動風險集中釋放的陣痛式調整,衝擊人民幣資產價格穩定,股市、債市的國際持有規模縮水,金融交易驅動力變弱。二是大國貨幣競爭加劇,金融脫鈎與制裁風險上升。俄烏衝突以來,美元成為服務於政治的制裁工具,引發國際社會對美元公共產品屬性的信任危機。在大國博弈與對抗升級中,貨幣成為高度關注的對象,美國等西方國家推出“友岸外包”政策,不利於人民幣國際使用。三是我國與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周期性分化,利差縮小甚至倒掛,匯率波動加劇,打擊市場主體使用和持有人民幣的意願。四是貨幣替代與競爭開啟數字化新賽道,充滿不確定性。儘管我國較早進行數字貨幣研究,不斷擴大數字貨幣的使用場景,並進行跨境支付的嘗試,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但是,隨著歐盟加快推進數字歐元建設,日本央行啟動數字貨幣測試,美聯儲發布數字美元白皮書,主要國家在數字貨幣使用的國際規則、技術標準、管理制度方面展開競爭,國際貨幣體系進入數字化重塑新時代。
  
  從“穩慎推進”到“有序推進”,反映了對國內外時局變化的認識和準確把握,意味著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更加堅定,主動性、系統性更強。
  
  第一,要從多個維度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從國際貨幣職能看,推進的順序是人民幣貿易結算、金融交易、儲備貨幣;從空間布局看,推進的順序是周邊化、區域化、全球化;從貨幣使用的市場主體看,推進的順序是居民、中資非居民、非居民;從制度開放創新的承載區域看,推進的順序是自貿區、非自貿區。
  
  第二,要多措並舉,抓住貿易結算這個牛鼻子,提升人民幣貿易計價結算的份額。樹立“本幣優先”國際收支理念,制定和完善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的法律法規,為國內外市場主體使用人民幣支付提供法律保障。鼓勵居民在涉外經濟活動中,在計價、支付、結算、交易各環節,優先使用本幣。貫徹落實國家對跨境電子商務支持政策,促進數字貿易,增加跨境電子支付新渠道、新平台,打造人民幣貿易結算新增長點。深化期貨市場改革,在上海金、上海原油期貨、20號膠等9種產品基礎上增加大宗商品期貨種類,引入更多機構交易者,提高人民幣大宗商品計價結算的國際競爭力,在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方面實現新突破。將東盟、“一帶一路”參與國作為重點拓展區域,完善央行貨幣互換機制,拓展貨幣互換功能,更好滿足非居民使用人民幣的需求。簽署更多雙邊本幣結算合作協議,排除第三方貨幣帶來的外匯風險,讓人民幣國際化為更多發展中國家增強經濟金融發展穩定性發揮作用。充分發揮我國數字經濟、數字貨幣優勢,進一步完善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機制,營造更多適應數字貿易新業態的人民幣支付場景,擴大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規模。
  
  第三,要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為人民幣國際化邁上新台階增添動力。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推動制度型開放,增加金融開放的系統性、集成性,合理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引入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服務機構,提升我國金融市場配置國內外資源要素的效率。以債券市場為核心,進一步完善“債券通”“理財通”“利率互換通”等資本流動機制,推動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在岸市場與離岸市場協調發展、相互促進,著力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全球人民幣資產管理中心,多渠道擴大人民幣國際金融交易份額。建設目標清晰、政策手段豐富、傳導機制高效的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構建適應金融數字化、高水平開放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完善金融立法和金融穩定機制建設,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增強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幣值穩定的信心,進一步提高人民幣的避風港、貨幣錨功能。

  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