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逾千家A股公司豪擲超萬億元理財
http://www.crntt.hk   2022-12-26 17:34:23
 

  理財收益“幾家歡喜幾家愁”

  從理財收益來看,有上市公司年底順利拿到了本金和收益,且實際收益高達數億元。但也有公司“踩雷”,購買的理財產品遭遇逾期兌付。

  具體來看,海螺水泥表現尤其搶眼。記者梳理公告發現,今年12月、10月、9月、7月、6月、4月和3月,海螺水泥均有理財產品到期,均按期回收本金,實際理財收益分別為4533.64萬元、15975萬元、2143.95萬元、6988.95萬元、19158.21萬元、4485.3萬元和917.40萬元。今年以來,公司理財實際收益累計達54202.45萬元。

  中信證券理財表現也較突出。8月12日,公司披露收回部分現金管理產品本金10億元,本次實現收益511.11萬元。從今年2月10日起,公司使用閑置募集資金80億元從華夏銀行共購買了四筆固定期限存款,目前均已贖回,半年累計實現理財收益4171.78萬元。此外,近期還有ST中珠、來伊份等多家公司披露理財進展,收回本金的同時,理財收益少則十幾萬元,多則數百萬元。

  而12月以來,包括華媒控股、塔牌集團、吉華集團、恒銀科技等多家公司則遭遇信托產品逾期兌付。還有公司的固收類理財產品也面臨逾期兌付。富安娜8月22日公告稱,公司於2021年3月19日購買1.2億元、期限12個月的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中信證券富安FOF定制1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到期日為2022年3月19日,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共計收到產品本金1350萬元,剩餘產品本金10650萬元及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

  桂浩明表示,如此多的上市公司利用大筆閑置資金理財也反映出一些問題:第一,發行制度還有提升空間,對於大額的超額認購資金,公司一時吸納不了,只能低效率地配置在理財產品中,并不符合資產優化配置的規則;第二,上市公司將大量資金用於理財,實際上也不利於企業的持續發展,因為理財收益率相對較低,且可能會有明顯降低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屬於低效率的使用;第三,理財業務風險也很大,并非萬無一失、只賺不賠。尤其是近期債券市場持續下跌,包括一些銀行理財產品等都出現了虧損,公司在選擇理財產品要加以注意。“對於投資人來說,上市公司有理財對其本身的投資價值變化影響有限,但從中也可以看出公司在資產規劃及其他方面可能還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所以這至少不是投資上的一個加分項。”付立春也表示,上市公司購買理財要分情況來看,對於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大比例的募集資金去購買大額的較長期的理財產品,與之前募資的投向并不匹配,投資者就要特別注意,在判斷其投資價值時就要多加一個風險評估的標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