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評觀察:兩地口岸新佈局 釋空間增流動
http://www.crntt.hk   2023-01-21 00:21:20
(圖片來自網絡截圖)
  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記者 段曉魯)香港市民久盼的兩地通關終於看到了曙光,1月8日“通關”首日就有數萬人過境。疫後復甦的第一年已經到來。筆者認為,通關後的中港兩地口岸實行優化將稱為重中之重,為進一步的確保通關後人流、物流的往來,特區政府與內地政府更應該善用科技手段,建設並打造新型的智能化口岸,借助科技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提升各口岸的通關效率。

  封閉了三年的中港口岸,隨著內地防疫政策不斷放寬,終於盼來了兩地通關。全國防疫政策將更有彈性,實現社會的利益最大化,亦在經濟與防疫之間取得較好的平衡。

  筆者認為,通關後的中港兩地口岸實行優化將稱為重中之重,為進一步的確保通關後人流、物流的往來,特區政府與內地政府更應該善用科技手段,建設並打造新型的智能化口岸,借助科技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提升各口岸的通關效率,例如設立24小時自助特快通關便捷道、即時發布通關人流量信息、遠端查驗等。智能化口岸能加大口岸通關人流的承載力,方便兩地人流、物流來往。

  中港口岸也可以實行一地兩檢的政策,縮小口岸的面積,騰出來的口岸設施也可以用作其他用途,如跨境商務、專業服務辦公室等,入駐口岸的企業可給予更加便利的通關要求。至於做法可以模仿粵港合作檢查的模式,簡單的來說就是單邊通關放行的模式,管進不管出,增加兩地人流、物流進出的便利性。同時亦深化兩地合作。

  例如,現在落馬洲口岸兩地兩檢的每日通關人數是4萬人,如果使用一地兩檢則可以每日提升一倍多通關人數,也就是兩地的各關口的人數增加,每日通關人數亦增加,但人均的通關時間減少。試想看,如果一地兩檢計劃與智能化口岸相結合,那麼通關人數及效率將會有質一樣的飛越。

  至於貨運通關的模式也可以採用一地兩檢,加強香港貨運物流的運行,同時開放24小時關口,讓貨運物流不再受到時間所限。因為很多內地的貨運物流主要是以食品為主,而食物是有保質期或是新鮮度的,24小時關口及一地兩檢都縮短運輸時間,保障新鮮食物送到客戶的手上,同時也大大的減少了賣家的運輸成本,大大提升各持分者的利益。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