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業態新模式助推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http://www.crntt.hk   2022-12-08 08:07:16
  中評社北京12月8日電/中小微企業是中國外貿發展的重要市場主體,其健康可持續發展對外貿“穩量提質”意義重大。當前,中小微企業既面臨訂單減少、成本壓力、供應鏈風險加大等挑戰,也面臨數字化轉型、內外貿一體化等機遇。

  人民日報發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所所長許英明文章分析,從外部環境來看,受地緣政治衝突、世紀疫情、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國際物流運輸局部受阻風險加大,能源、金屬、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明顯,全球經濟復甦脆弱乏力。同時,原有的國際經濟關係規則框架面臨調整,全球生產和供應網絡可能重塑,外貿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性增加,中小微企業面臨訂單減少、成本壓力加大等挑戰。

  從國內環境來看,當前國內疫情多發頻發,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難度有所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貿產業生產配套、物流運輸等面臨一定挑戰。

  為了積極推動中小微外貿企業發展,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助推防風險、降成本、增活力。今年以來,伴隨RCEP落地生效,中國外貿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持續推進。同時,外貿穩定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深入實施、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等舉措的落地,使得貿易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不斷積聚,中小微外貿企業市場多元化和創新發展機遇不斷湧現。

  在此背景下,許多中小微企業積極擁抱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平台、海外倉等新業態新模式,借助數字化手段,推動內外貿齊頭並進。這不僅有利於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也有利於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文章表示,無論是內貿轉出口,還是出口轉內銷,關鍵在“轉”。從宏觀上看,“轉”的關鍵在於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方面實現銜接和創新。從微觀上看,“轉”的關鍵在於市場主體“零售”與“批發”如何切換。而市場採購、跨境電商等方式正為市場主體提供了“轉”的平台和手段。作為穩外貿和內外貿一體化的“生力軍”,市場採購、跨境電商為中小微外貿企業解決了部分物流通關、信用風險、結算暢通等渠道和手段,許多擁有高質量產品的市場主體,得以走上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之路。

  文章指出,放眼未來,仍需繼續推進內外貿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培育貿易雙循環中小微企業,持續推動物流和結算暢通,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外貿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作,穩定中小微企業進出口。

  國際層面,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等多邊合作協定。同時,深入實施RCEP,高水平建設自由貿易網絡,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中小微企業開拓市場,創造更好的國際環境。

  國內層面,應高質量建設自貿實驗區,持續推進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加快建設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培育新一批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試點,促進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作,推動形成市場相通、產業相融、創新相促、規則相聯的良性循環。此外,深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完善一體化體系,高效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政策層面,要積極利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等相關資金,支持中小微企業利用廣交會、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展銷平台,開拓國際市場,進行多元化市場布局。鼓勵各地用好服貿基金等直接融資手段,推動金融信保機構與服貿基金合作開展金融服務創新,緩解外向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持續落實減稅降費等措施,繼續整治亂收費、亂罰款等問題,降低中小微企業成本。進一步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加大產業鏈承保規模,精準扶持中小微外貿企業,為外貿企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風險保障,提升抗風險能力。

  最後,應繼續發展壯大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平台、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建設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打造一批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和綠色貿易發展示範區,引導中小微企業實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