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據大公報報道,本港經濟數據顯示,9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81億元,按年上升0.2%,遜市場預期。扣除價格變動後,9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下跌1.5%。
隨多個國家或地區的防疫措施進一步放寬,特區政府亦不例外,從今年9月26日起,來港入境人士的檢疫政策由“3+4”改為“0+3”。然而政策實施後,對本地零售行業暫未起太大的提振作用。原因是相關防疫措施的放寬,最大的作用只是便利到港人出外旅游,而不是吸引外國人到港旅游。因此,即使政策再放寬,本地零售業開始複蘇的說法仍是言之尚早。
至於本港在消費券計劃刺激下,市民消費意欲仍未恢複至疫情前的水平。本地化妝品連鎖店莎莎國際(00178)早前公布今年上半年關了46間門店,其間的經營數字更是相當慘淡。疫情期間,聽到不少大型連鎖企業及老字號門店均敵不過這次零售寒冬而宣布結業,可想而知現在經營零售業是多麼困難。
本地的銀行定期存款息率持續上升,每間銀行平均有年利率3厘以上作招徠。現時不少人均願意把手頭上的資金作定存,多於投放在投資市場又或是消費,此乃近十年間較少見的現象,反映市場投資及消費信心疲弱。本地消費市場要在短期內複蘇,又談何容易呢?而且本地租金相對世界各地而言,一向高企。本地經濟欠佳,零售業走下坡,惟店舖租金仍高企,零售業的經營前景只會更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