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17日報導稱,一些熱心學生為對抗政治冷漠做出了努力,並似乎獲得了成果。最近的民調數據顯示,在新選民湧入和競選活動臨近的情況下,投票率會有所提高。據《當今大馬》15日報導,在近日一項名為“國家情緒”(Mood of the Nation)的全國性民調中,高達79%的受訪者都表示會在此次大選中投票。
據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NA)11月14日報導,許多候選人將創造就業機會與更好的經濟條件作為其關鍵競選口號,以吸引年輕人的支持。報導稱,過去兩年裡,馬來西亞的年輕人成了受新冠疫情衝擊經濟影響最嚴重的群體之一,他們面臨畢業後就業機會較少、工資低迷、生活成本高昂等問題。
“青年人的投票在這次選舉中至關重要,這是因為他們具有顯著的人數優勢和明顯的意識形態傾向。30歲以下的選民占總選民人數的28.5%,這足以改變選舉的結果。在城郊和農村的選區中,這尤為明顯,因為(投票決定)這些席位(歸屬的選民基數)通常較小,使得青年選民的數量增長更具影響力。”新加坡尤索夫東南亞研究院客座學者蔡鎮燊對澎湃新聞表示,“由於認識到了青年選民的巨大影響,各政黨在其宣言中提出了無數針對青年的政策,如免費大學教育、免費筆記本電腦、青年在議會中的代表權、可負擔住房等,以確保贏得選票。”
據CNA報導,TikTok等社交平台已成為許多候選人宣傳自己、接觸年輕選民的常用渠道之一。CNA 11月10日報導引述分析稱,工作機會、政治穩定與問責制是青年選民最關心的問題,而各政黨如何處理這些話題,對於年輕選民的投票至關重要。可控的生活成本、不分種族的平等機會,以及清廉的、負責的政治領導,都是吸引年輕人的關鍵要素。
“越來越多的青年選民正在背離他們父母的選擇,在這次選舉中做出獨立選擇。在我進行的全國性電話調查中,青年選民表明他們在種族問題上的思想更加開放,並且更加堅持要建立一個沒有腐敗的政府。在許多支持國陣的家庭中,青年決定投票給國陣以外的其他黨派,這代表了他們與上一代人的決裂,並堅持塑造屬於自己的未來。”蔡鎮燊說。
在楊鈧森看來,青年選民的作用可能並非“造王”,但會讓選情更加撲朔迷離。“18至21歲這部分新加入選民的人數約有100萬,大概占全體選民5%,他們不足以決定大選結果,但會改變選民的人口結構,這種變動讓選舉結果變得更加無法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