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http://www.crntt.hk   2022-11-13 08:36:09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是重要動力
  
  文章分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應該看到,科技領域是最需要不斷改革的領域,推進自主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事業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進展。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引進體制機制更趨完善。科技計劃和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為科研人員鬆綁減負,科研誠信建設不斷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中國特色的國家實驗室體系加快構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成長壯大。國家創新體系更加高效順暢,支持創新、保護創新、鼓勵創新的良好環境基本形成,為持續激發創新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釋放創新主體的研發潛力,推動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提供了重要保障。
  
  當前,科技體制改革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還不夠強,科技創新資源分散、重復、低效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科技投入的產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產業化、市場化的能力不足;科研人員開展原創性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還沒有被充分激發出來。總的來看,中國科技管理體制還不能完全適應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需要,科技體制改革許多重大決策落實還沒有形成合力,科技創新政策與相關領域政策的統籌銜接還不夠。因此,亟需破解科技領域改革難題,推動科技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創新科研組織模式,為建設科技強國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要為科技工作者和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和基礎條件。拿出更大的勇氣推動科技管理職能轉變,加強對科技力量的統籌規劃、提升服務創新能力,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讓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從繁瑣、不必要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
  
  持續推動制度創新。要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在實踐載體、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環境營造上下功夫,在創新主體、創新基礎、創新資源、創新環境等方面持續用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特別是要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織模式上進行新探索,改變“叠床架屋”式的科研組織模式,有效解決決策程序冗餘、過程僵化和效率低下等問題,明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在創新鏈不同環節的功能定位,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激情和活力。
  
  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裡的研究,必須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創新創造的主力軍。要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科技領軍企業發揮市場需求、集成創新、組織平台的優勢,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高校作為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需在現有科研管理體制基礎上加快變革科研範式和組織模式。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高效整合校內外資源,以更加靈活的組織建制形式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更好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
  
  不斷完善評價體系。當前,中國的科技評價體系還需持續完善,其科學性、系統性還需提升。應進一步改革基礎研究評價和激勵制度,堅持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全面準確反映成果創新水平、轉化應用績效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在項目評價上,要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評價制度,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務導向型科技項目分類評價制度,建立非共識科技項目的評價機制。在人才評價上,要“破四唯”和“立新標”並舉,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同時,應加強對社會輿論的引導,提高對創新失敗的容忍度,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科學、崇尚創新的氛圍。
  
  此外,還需著力加強科技創新統籌協調,努力克服各領域、各部門、各方面科技創新活動中存在的分散封閉、交叉重復等碎片化現象,避免創新中的“孤島”現象,加快建立健全各主體、各方面、各環節之間有機互動、協同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
  
  文章強調,人才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
  
  當前,中國人才隊伍建設與新形勢新任務還存在較多不適應的地方。人才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人才政策精準化程度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這些都需要採取務實舉措進行有效解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為我們進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立足人才成長規律推動人才梯隊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解決人才隊伍結構性矛盾,構建完備的人才梯次結構,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要加強人才投入,優化人才政策,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構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機制”。必須看到,建立結構科學、梯次完備的人才隊伍是一項系統工程,需遵循人才培養、使用和發展的客觀規律,做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加快構建種類齊全、梯隊銜接的人才體系。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人類歷史上,科技和人才總是向發展勢頭好、文明程度高、創新最活躍的地方集聚。16世紀以來,全球先後形成5個科學和人才中心。我們要把握戰略主動,做好頂層設計、戰略謀劃和戰略布局,為人才提供國際一流的創新平台,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
  
  以制度建設激發創新人才活力。面對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需要、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亟需完善等情況,需瞄准國家戰略目標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強頂層設計的戰略性和前瞻性,建立長期穩定的科技前沿人才培養、激勵、評價等政策,尊重科技人才的科研決策權,充分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為突破中國重點領域“卡脖子”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瓶頸,鼓勵跨體制、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聯合攻關研究。同時,還要鼓勵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努力發掘和培養一線經驗豐富、科研素養深厚、前瞻性目光敏銳、學科交叉能力突出的“大兵團協同作戰”領軍人才。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