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導,英國廣播公司《科學焦點雜誌》網站近日刊登題為《第一批恒星如何撕裂宇宙》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凱蒂·麥克,主要內容編譯如下:
萬物初始時都那麼熱。最初是純粹的輻射:源自某種原始的、現已因時空過度延伸而消失的衝力,隱藏在灼燒著初生宇宙每一飛米的火牆後面。不存在光源、也沒有起火點,萬物都是輻射、無處不是輻射,而且無處不在擴張。宇宙在膨脹、空間從自身逃逸、光線遍布宇宙初創的表面直到滴粒形成。物質誕生時熾熱而耀目。
第一批粒子高速穿過波,也就是擴散和碰撞聲震中的灼熱等離子體,宇宙是離子,也就是游離的質子和電子的海洋,還有稀稀拉拉的氦和其他輕原子核,產自無所不包的核熱熔爐。宇宙釋放的火慢慢燃盡化為原子。帶正電的質子和帶負電的電子結合形成中性原子,這是宇宙中最先出現的中性原子,主要是氫,而且不再是等離子體,也不是離子,而是氣體。氣體冷卻了,安靜下來。宇宙平靜了1億年。
在下一階段,大爆炸產生的光線逐漸暗淡,伸向射電頻譜,第一批恒星尚未點亮。千萬年間,宇宙充滿黑暗的氫霧,隨著太空膨脹而擴張,殘餘的熱量在消逝。
霧能感受到自身重量。翻滾的等離子體波冷卻後,就會拋開波峰,作為微小缺陷在氣體中留下痕跡。這裡的原子稠密些,那裡稍微稀薄些。一個原子的質量微乎其微,但假以時日,原子會找到鄰近原子。
最濃的霧形成雲,最密的雲形成簇。簇越發厚重,把氣體吸入環繞它們的軌道,簇旋轉和碰撞的力度之大使得氣體被壓縮直至點燃。在最致密雲的中心,休眠許久的氣體重新變成灼熱的核爐。就這樣第一顆恒星誕生了,這就是“宇宙黎明”。
在宇宙厚重的霧靄中,恒星點亮、活躍起來,它們是令人目眩的光點,閃耀在黑暗里。恒星聚集起來,在簇擁最密集的地方,星系的時代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