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所見,這間五金回收店舖位於土瓜灣炮仗街,兩名工人正把貨車上的冷氣機和鋁窗卸下並拆散,又鋸又揼,再由另一名工人把金屬和玻璃用手推車運載進店內分類暫存,店內則持續傳出巨大切割金屬噪音。記者在店門外以分貝儀持續錄得100分貝左右的聲浪,遠超環保署對住用處所及公眾地方“可接受的噪音聲級70分貝”標準,(《噪音管制條例》第四條)。惟據指引,這種工商住宅混合樓宇的工商業務部分另受《條例》第十三條規管,即“非住用處所、非公眾地方或非建築地盤所發出的噪音”,只要店舖發出的噪音在指定時段不超過指定分貝即可,樓上住客、附近街坊及商戶只能默默承受。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钜業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在房地產界作業角度而言,五金回收店這類輕工業涉及工場和機械操作,會產生較強噪音,需占用店外或道路上的空間亦可理解。因此,從城市規劃角度,在工廈區進行這些業務較理想,甚至開設在工廈中的樓層亦可行,惟隨著社會發展需要,本港大部分工廈也正在往商貿方向轉型,該想法與住屋需要一樣面對著土地和空間供不應求的困局。
工廈亦轉型 難安置輕工業
未來,究竟能否長遠解決舊區噪音問題?何钜業續說,相關舊區可作優先重建,同時政府可加強相關法例的監管和執法。此外,亦可對五金回收行業的市場需求作調查和研究,如需求較大則可考慮在城市邊緣區域集中開拓,但這會牽涉到整個傳統工業的政策,需分析相關調查數據後再商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