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廣懷分析稱,作為一種新型職業傷害,幾乎所有勞動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職業緊張,但工作具體會帶來哪些傷害很難明確,這讓職業緊張不容易被察覺,也給應對和解決該問題帶來挑戰。
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郭伯堂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長期處於職業緊張的狀態下,會使人的記憶力減退、情緒變得不穩定,無法專注於學習和工作。長期過度緊張,若不能及時排遣,容易出現輕微的抑鬱和焦慮症狀,後果可能很嚴重。
形成原因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造成職業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
常見的外部因素是噪聲和高溫,在噪聲環境下,因工作、休息易被打擾,會使人產生不快感、煩躁感。特別是強腦力勞動者工作時需集中注意力,以消化吸收信息,而噪音會分散注意力,對於他們的幹擾相當明顯。
同時,高溫環境可以抑制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減弱機體調節體溫的能力。人體剛受熱時,會感到不適;隨著體溫逐漸升高,困倦、厭煩等情緒及無力、嗜睡等一系列症狀就會紛至沓來,以致工作能力下降、差錯率增加。
郭伯堂分析道,從內部因素來看,職業緊張與人格特征、應對外界的方式等因素都有關系。研究顯示,成就動機強、有好勝心、對工作極為投入的人,更易因被打擾而表現出極度的不耐煩,也更少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當他們遭遇莫名緊張時,或無法有效應對并從容化解。
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
“預防職業緊張,企業是第一責任人。”郭伯堂表示,用人單位要從組織管理學的層面創造需求均衡、文化健康的管理架構,鼓勵全員積極參與到組織變革管理、崗位重新設計中來,以培育員工的主人翁意識,確保從源頭上減輕員工的職業緊張程度。
他還建議,企業應定期開展員工培訓,加強職場適應教育,根據每位職場人的優缺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式地開展不同類型的培訓教育。
郭伯堂說,從職場人自身角度來說,一方面,與領導保持良好溝通,合理安排工作;另一方面,要改善生活方式,保證充足睡眠和均衡飲食,強化社會支援網絡,遇到困擾及時向家人、朋友傾訴。如果壓力長期持續,而且症狀嚴重、自我放鬆無效,務必就醫或向專業機構求助。
“大家可以從個體性格特征出發,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比如抽空跑跑步、做做操,到郊外踏青露營等。”郭伯堂補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