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共識難掩固有分歧 歐盟能源危機仍是無解題
http://www.crntt.hk   2022-10-31 11:49:28
  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據法制日報報道,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歐盟與美國一道對俄羅斯施加多輪制裁,但制裁的反噬作用令歐洲深陷能源危機。在近日剛剛落幕的歐盟秋季峰會上,如何應對能源危機是重要議題之一。雖然與會歐盟領導人就多項緊急能源措施達成共識,但在整體的能源政策上分歧依然嚴重。

  達成部分共識

  歐盟成員國領導人10月下旬出席歐盟秋季峰會時就多項緊急能源措施以及“對用於發電的天然氣實施臨時限價”等問題達成共識。

  據報道,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三國領導人發布聯合聲明,同意修建一條連接伊比利亞半島和法國的“綠色能源走廊”,以便輸送氫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氣。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指出,“綠色能源走廊”有助於打通歐洲能源市場,以緩解歐洲當前能源危機。

  圍繞能源基建項目,法國與西班牙、葡萄牙原本存在分歧,三國如今同意修建“綠色能源走廊”,顯現歐盟國家就應對能源危機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

  葡萄牙總理安東尼奧·科斯塔說,這是個“好消息”,三國間“一個歷史性障礙”得以逾越。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說,新方案在增加歐洲天然氣供給的現實需求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目標之間求得平衡,是體現“歐洲團結的重要時刻”。

  聯合聲明說,修建這一管道是連接伊比利亞半島和歐洲中部“最直接、最有效的選擇”。

  目前暫不清楚修建管道的時間表和資金來源。不過,三國領導人同意12月上旬在西班牙阿利坎特會面,討論這一管道項目的修建工期、資金等細節。

  此外,在本次峰會開始前,歐盟與北非國家摩洛哥達成綠色能源協議,旨在加強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nextpage>

  整體分歧不斷

  雖然歐盟成員國“對用於發電的天然氣實施臨時限價”等問題達成共識,但由於德國、荷蘭等國的堅決反對,本次峰會在是否要對進口天然氣限價這一關鍵問題上仍然存在較大分歧。歐盟成員國能源部長不得不於25日再次開會討論這一問題。

  關於天然氣限價問題,歐盟成員國能源部長會議仍然沒有得出結論。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工業和貿易部長西克拉承認,歐盟各國對於實施天然氣限價“仍有相當不同的看法”。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多表示,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確保能源供應安全,匈牙利不會接受任何可能使本國局勢變得更糟的提議。

  為應對天然氣價格高企,歐盟委員會此前提出了對歐洲天然氣基准價格實施限價機制以及聯合采購天然氣等措施,這些措施有待歐盟國家的批准才能實施,然而數月來,各成員國一直圍繞天然氣限價問題爭執不休。

  據報道,歐盟27個成員國中至少有15個國家認為,需要對天然氣價格設置上限,而以德國為首的多個國家則反對對天然氣實施限價。

  德國和荷蘭等國認為,歐盟對天然氣實施限價可能會導致天然氣銷往其他地區,同時也會削弱歐盟民衆節約天然氣的動力,最終只會使歐洲能源供應危機進一步加劇。

  歐盟方面表示,將在11月下旬舉行會議,繼續討論這一問題。

  此外,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峰會期間透露,歐盟已同意匈牙利無須參加歐盟層面的聯合采購天然氣計劃,匈牙利與俄羅斯已簽訂的供氣合同不受影響。即便歐盟最終決定要限制進口天然氣價格,匈牙利也將得到豁免。<nextpage>

  難尋根本對策

  外界普遍認為,本次歐盟峰會在能源問題上達成部分共識的背後,展現出的更多是歐盟內部的固有分歧。

  比如,就能源補貼問題,芬蘭和斯洛伐克就有不同觀點。斯洛伐克外交和歐洲事務部國務秘書安德烈·斯坦奇克認為,應對市場進行長期改革,使天然氣發電價格與其他能源發電價格脫鈎,且歐盟應為消費者和企業提供直接補貼。芬蘭歐洲事務部長蒂蒂·圖普賴寧則表示,芬蘭已准備好對天然氣“暫時”限價,但反對向消費者發放補貼,“與其補貼單個家庭,不如增加對綠色能源的投資”。

  由於歐盟成員國的能源需求、對供應商依賴程度以及能源結構各異,調劑能力不一,歐盟內部在整體能源政策上始終存在分歧。

  近日,國際能源署署長比羅爾表示,世界正處於“第一次真正的全球能源危機”中,目前全球能源市場仍然需要來自俄羅斯的能源以滿足需求。全球能源價格上漲正在推動世界許多地區食品與服務等價格的飈升。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能源價格繼續高企與供應短缺對歐洲民衆而言將是持續存在的風險。他表示,如果今年冬季是一個暖冬,歐洲也許能够熬過這個冬天,但歐洲仍將為能源短缺付出巨大的代價。

  歐洲輿論表示,能源危機再次凸顯了歐盟決策效率低下、遇事“議而不決”的固有機制缺陷,同時也讓外界清晰地看到,歐盟各國因為能源結構不同等原因而廣泛存在的利益分歧。<nextpage>

  輿論認為,在持續對俄制裁、無法充分保障能源供應的情況下,歐盟恐將難以找到根本性的危機應對之策。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