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深刻把握大食物觀的內涵和要求
http://www.crntt.hk   2022-10-28 16:10:11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電/據人民網報道,把握人民群衆食物結構變化趨勢,深刻認識和准確把握大食物觀的實踐要求,對新時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更好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今年以來,抗疫情、抓春播,防夏汛、抓田管,戰旱情、保澆水,各地全力奪取秋糧豐收,成果來之不易,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要求,“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解決好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把握人民群衆食物結構變化趨勢,深刻認識和准確把握大食物觀的實踐要求,對新時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更好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踐行大食物觀,首先要樹立大資源觀。立足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向森林要食物,發展木本糧油、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推動草原畜牧業集約化發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穩定水產養殖,積極發展遠洋漁業,提高漁業發展質量;向設施農業要食物,探索發展智慧農業、植物工廠,有效緩解我國農業資源的瓶頸約束。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發展生物科技、生物產業,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其次要樹立大農業觀。堅持以糧食生產為基礎,統籌糧經飼生產,推動種養加一體,農林牧漁結合,促進農業供給體系結構優化、高質高效,推動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第三要樹立大市場觀。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增強糧食和食物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全面提升糧食、肉類、蔬菜等各類食物保供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進一步從戰略上提升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暢通國內國際農業食品循環,提高農業食品國際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踐行大食物觀,需要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食品安全。糧食安全是基礎,必須始終綳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生態安全是底綫,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需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加注重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食物資源開發和生產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食品安全是紅綫,食物來源更加多元,對食品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堅持用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強化食品安全管理,確保人民群衆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要加強戰略布局、突出重點環節,加快構建以糧食安全為基礎、以確保食物有效供給為目標的糧食安全綜合保障體系。

  更好樹立大食物觀、踐行大食物觀,一定能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更有力支撑。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