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踐維度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創性意義
文章認為,一個國家或民族選擇什麼樣的現代化模式,歸根到底要看是否符合自身實際,能否解決現代化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
中國式現代化是獨立自主的現代化。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走自己的路,是黨百年奮鬥得出的歷史結論。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走的道路行不行,關鍵要看是否符合本國國情,是否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能否帶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社會穩定,能否得到人民支持和擁護,能否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貢獻。”必須看到,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近代以後的深重苦難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從來就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黨的百年奮鬥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獨立自主,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而是立足國情和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獨立自主實現現代化的新經驗。
中國式現代化是後發趕超的現代化。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用幾十年時間,在發展的很多方面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發展歷程。我們要後來居上,決定了中國發展必然是一個“並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叠加發展的。我們不僅走出了自己的成功發展道路,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打破了“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和開創了後發現代化國家的新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中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我們要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從內涵特色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創性意義
文章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實現了現代化發展路徑從一元走向多元的轉變,具有重要的開創性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中國14億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徵。這既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又為現代化建設帶來艱巨的任務。我們要立足人口規模巨大這個國情,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目前,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0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8.2歲,科學家、工程師數量全球領先。這些人力資源優勢不僅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持久動力,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因此,我們不能等實現了現代化再來解決共同富裕問題,而是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不斷地、逐步地解決好這個問題。要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要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決防止兩極分化;要更加注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馬克思說,“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恩格斯提出,“物質生存方式雖然是始因,但是這並不排斥思想領域也反過來對這些物質生存方式起作用”。必須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一方面,要以發展物質文明夯實基礎。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將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另一方面,要以發展精神文明激發動力。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我們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國現代化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民精神力量,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西方現代化在先發現代化階段走過了對自然資源極端掠奪的彎路,對自然資源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後果。中國式現代化摒棄西方物質主義膨脹現代化對自然資源瘋狂攫取的歧路。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我們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歷史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觀,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的中國方案,形成了對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物質主義膨脹、先污染後治理的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批判與超越。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走的是暴力掠奪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國家落後為代價的現代化。中國現代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強調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走和平發展道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能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營造良好國際環境。同時,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把握歷史規律,順應時代潮流,倡導加強國際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解決全球性問題,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走出了一條通過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展、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之路。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對擴張掠奪式現代化的摒棄和超越、是對世界和平發展事業的重要貢獻、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
總而言之,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為中國發展繁榮進步創造了重要條件,而且改變了長期以來西方現代化模式占主導的世界現代化格局,展現了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多樣性,為世界現代化模式多元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具有重大的開創性意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