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如何看佩洛西訪台所引致之主權與政策問題
http://www.crntt.hk   2022-10-25 16:19:45
  中評社╱題:如何看佩洛西訪台所引致之主權與政策問題 作者:熊玠(美國),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系終身教授

  【摘要】美國既然口口聲聲表示承認“一個中國”,我們就須要提醒美國,這個承認,不能衹是虛應故事,而是也帶來了一個無法逃避的承諾。這“一個中國”觀念,是架於大陸與台灣地區的總合之上。考慮到“總合”的意義,如果發生“台獨”,那將導致總合的縮小;但如雙方統一,則總合並無任何縮小的後果。何況如若中國統一來自兩岸雙方協議的結果,那更不成其為“單方”之改變;更不能污衊為“篡改”。說穿了,美國對華政策,口頭上是要“維持現狀”;實際上就是要維持“一中一台”(所以才認為美國官員任何時間均可走訪台灣,再加美國國會任何時候均可制定旨在幫助台灣抵抗中國大陸的法律)。我們必須明確指出:這個政策是違背美國口口聲聲所接受的“一個中國”的承諾。

  一、導言

  美國國會眾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最近訪問台灣之行,由於美國在接受“一個中國”前提下與台灣並無邦交,故而引起了中美之間很大的爭議;也受到各方的密切關注。其實佩洛西並非美國國會第一個議長走訪台灣。25年前的1997年,時任同樣職務的金里奇 (Newt Gingrich)即曾訪問那時的台灣,並受到李登輝禮遇接待。不同的是:金里奇是共和黨佔眾院多數席次的領袖;而目前的佩洛西則是民主黨在眾院佔上風的議長。不過,二人均非單獨前往,而是率領各自的國會重要同僚同行。稀奇的是,雖然二者相隔25年,居然先後倶是8月2日抵達台灣(巧合乎?)。另外,在政治大氣候上,前後的時段也呈現極大的差異。25年前,幸逢美中兩國致力改善雙邊關係之際;而今日,正值兩國關係趨淡之時。

  有鑒於目前兩國間情況惡劣,正常人無論身處何地,均該警惕自律,避免明知故犯地因一己之私而釀成兩國關係更趨惡化的後果。可是,佩洛西正是逆道而馳,不但罔顧拜登總統之顧慮,亦忽視各方之勸阻。唯有金里奇以其自身前此之經驗橫加慫恿。金里奇說,在他1997年訪台前夕,北京亦是一再提出“後果須自負”的警告;他並說,結果衹見雷聲大雨點小。此次佩洛西膽敢罔顧北京之警告而貿然走訪台灣,顯然這個慫恿起得了推波助瀾之功。但是,她沒有預料到這一次中國的反應,絕對不會像1997年對金里奇那樣寬宏大量。正如外長王毅與中國駐聯合國張軍大使所言,前次寬宏大量的“錯誤”,絕對不能幻想為可依據之先例。

  二、且看台美與大陸三方各自用的語言與對此事件的定性

  佩洛西用來辯護此行的冠冕堂皇說辭,是要鼓勵民主制度。因此,蔡英文立刻抓住機會;在整個佩洛西訪台事件中,一再強調民主制度對台灣多麼重要云云。北京方面則動用了中國大陸一貫的話語,即任何美國高官到訪“台灣地區”均是侵犯中國主權之舉。

  美國對於此論點的看法,可由紐約時報一向的撰述作為代表。簡而言之,即主權是屬於國家(英文指state,或nation),而非政府(government)。基於這樣的觀點,佩洛西根本沒有必要覺得侵犯了中國大陸的主權。對她來講,問題並非民主高於主權;而是她認為根本沒有牽涉到主權的問題。 此點極有爭論性,值得我們仔細審查與申述。

  三、主權問題的檢驗及引申至兩岸關係的具體交代

  首先,由國際法的角度來看,主權確是屬於國家所有;至於政府,因為它是代替國家行使“治權”(jurisdiction),所以也等於是“主權”的表達者(相等於擁有者)。至於主權的引申在兩岸關係上如何定位的問題,答案是:(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了“中國”在大陸(亦即是它行使治權的所在地)的主權。這個由1949年十月一日開始迄今。(第二)原先(由國民黨政府管轄的)“中華民國”自該日起喪失了“中國”在大陸的主權、而保留了“中國”在台灣地區的主權。值得指出的是;台灣如果脫離了這“中國”是否仍有它自己的主權,卻並非那麼簡單的問題。其答案須根據法律思維來仔細推敲。

  馬英九是學法律的出色人選(紐約大學的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正規法學博士,DJS)。他推出了一句“兩岸彼此不能否定彼此的存在”。這是他與我在花了很長時間討論兩岸間法律歸宿問題後所做出的縮寫結論。不過,我須加一短註:如果台灣脫離了“中國”其主權來源即將成問題的話,那麼自李登輝到陳水扁的“去中國化”努力,是否有邏輯的問題?因為,既然離開了“中國”,何來“去中國化”之有?

  再者,美國承認“一個中國”,用白話來說,是承認一個架於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地區(它自稱的“中華民國”)所組成的(有超越性的)“中國”。

  三者,美國對“一個中國”的承認,是否對大陸與台灣地區之間相互關係也帶來了一個特殊承諾(commitment)?這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所謂“兩岸間的相互關係”,無外乎是二者統一或分裂的發展。美國在這個問題上,選擇了保持“創造性模糊”的態度。其官方答案是:不接受任何“單方篡改現狀”之企圖與努力。這個政策,表面上固然可應用作反對“台獨”的立場;可是,它暗藏的玄機是:如果大陸以武力手段企圖達到“統一”之目的,也可說成是“單方篡改現狀”之舉。似此撲朔迷離的問題出現,我們是否有辦法解套,需要仔細推敲。

  四、結論

  有鑒於美國在“創造性模糊”號召之下帶來的不接受任何“單方篡改現狀”之企圖與努力,也包括了反對中國統一之聖舉,我們應該有適當的答復加以匡正。我所想得到的答案如下:

  美國既然口口聲聲表示承認“一個中國”,我們就須要提醒美國,這個承認,不能衹是虛應故事,而是也帶來了一個無法逃避的承諾。正如以上所說,這“一個中國”觀念,是架於大陸與台灣地區的總合之上。考慮到“總合”的意義,如果發生“台獨”,那將導致總合的縮小;但如雙方統一,則總合並無任何縮小的後果。何況如若中國統一來自兩岸雙方協議的結果,那更不成其為“單方”之改變;更不能污衊為“篡改”。說穿了,美國對華政策,口頭上是要“維持現狀”;實際上就是要維持“一中一台”(所以才認為美國官員任何時間均可走訪台灣,再加美國國會任何時候均可制定旨在幫助台灣抵抗中國大陸的法律)。我們必須明確指出:這個政策是違背美國口口聲聲所接受的“一個中國”的承諾。

  阿門。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9月號,總第297期)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