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發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重視民生建設,將人民生活幸福視為“國之大者”。黨的十九大將“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中國採取了大量措施保障民生發展。與 2016年相比,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額增長31%,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三項支出同期分別增長34%、57%、46%。2021年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衛生健康支出三項總和已超過9萬億,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額的比重約為36%。因此,過去十年中國的民生得到了大力、全面的改善,從“有沒有”進入到“好不好”的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了“民生七有”,即“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裡談到另外一個表述,即“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這一表述實際上就是以“好不好”為標準。民生保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進一步保障民生是客觀推進共同富裕過程中需要做好的工作。
與此同時,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新發展階段經濟持續增長、財富繼續湧現的重要動力。擴大內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關鍵是要靠收入分配的改善、就業的促進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因此,加強民生保障和改善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
總之,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是共享型發展,與共同富裕的目標和方向一致,有利於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因此,發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條件,發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導向,這樣就能很好地銜接起“共同”和“富裕”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