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網評:俄烏戰爭并沒有改變美對華的戰略定位
來源:大公報 作者:周德武
10月12日,拜登政府拋出了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作為這屆政府制定美對內、對外方針政策的指引。
根據1986年國會相關法案,總統須每年向國會提交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但數十年來,只有克林頓政府做到了這一點,其他每屆政府大體是每四年提交一次。上一次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發表於2017年12月,是在特朗普上任當年就匆忙拋出,成為中美關系掉頭向下的重要標志。在那份報告中,美國將中國和俄羅斯被定義為“修正主義國家”,認為中俄挑戰美國實力、影響和利益,侵蝕美國的安全與繁榮,強調美國迎來了與中國競爭的新時代。此戰略出籠之後,美國對華政策全面轉硬,2018年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并對華為等公司實行頂級制裁,兩國關系陷入自由落體。
2021年3月4日,上台不久的拜登政府拋出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強調中國“是唯一可能對穩定和開放的國際體系構成持續挑戰的競爭對手”。10月12日發表的正式報告長達48頁,是在《臨時指南》基礎之上進一步細化,中國元素更加突出,幾乎貫穿了整個報告的所有章節,與其說是一部例行公事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倒不如說是一部美國與中國展開全方位戰略競爭的綱領性文件。
這份報告原打算於今年上半年發表,因俄烏戰爭而推遲。雖然俄烏戰爭打得十分激烈,但這并沒有改變美國對未來戰略態勢的判斷,即中國是美國唯一的戰略競爭對手。戰略報告將布林肯今年5月美華政策演講中提及的“對華戰略三支柱”列入正式文件,即投資、結盟與競爭。報告不乏強調與中國和平共處的可能性,并聲稱無意挑起與中國的新冷戰,但字裡行間處處與中國為敵。此外,美在涉疆、涉藏、涉台和涉港政策上說三道四,竭盡污蔑之能事,挑撥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與中國人民之間的關系,用心險惡。<nextpage>
該報告強調,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挑戰,“未來十年是極具決定性的十年”,美國必須抓住機會之窗,設法超越中國并限制俄羅斯。美方認為,雖然中俄“結盟”,但兩者對美國構成的挑戰是有差別的,“俄羅斯對世界安全秩序構成了緊迫及持續性的威脅,且是全球破壞性和不穩定的力量,但它缺乏中國那樣的全方位能力”,“中國是唯一有意願重構世界秩序、且日漸具備在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領域的能力去實現這一目標的國家”。因此,美國政府“在遏制一個極具危險性的俄羅斯的同時,必須把保持對中國的持久性競爭優勢作為最優先的任務”。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份戰略報告聲明稱,要避免用戰略競爭的棱鏡去看待世界,但戰略競爭卻成為這份報告的主綫,為美國的自我辯解作了最好的注腳。更加荒謬的是,美國一直強調要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但實際上美國完全從自身利益出發,定義所謂的規則,迫使有關國家站隊,將世界分成所謂的民主與專制兩類國家,凸顯其美國的政治霸道。
雖然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發表比預期晚了一點,但報告的核心內容早在實踐中廣泛應用。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出籠前一周,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中國半導體出口管制新規,數十家中國公司被列入黑名單,不僅限制半導體出口,連半導體的生產設備也一并在禁止之列,不僅包括美國企業,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半導體企業也在規管之列。更為惡劣的是,所有美籍人士或綠卡持有者未經特別批准,不得從事與中國芯片制造相關的工作。一些專家指出,這項法規是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釜底抽薪,其殺傷力不亞於對華為的絞殺。美方揚言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中國在芯片領域與之保持三代的技術落差。一些專家指出,美國的這種做法完全違反了世界貿易規則,中國企業應當拿起法律的武器,將美國商務部告上法庭,接受全世界的公審。
拜登政府延續了特朗普時期的一些做法,在對華高科技領域的打壓無所不用其極,一些專家指出,美國對半導體產業的封殺是其對華發動的科技戰,但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對此予以否認,并把美國的霸道行為包裝成“自我防衛”。可以預料,隨著美國對華科技“脫鈎”的加速,兩國的技術標准及分野將漸行漸遠,這對科技世界的未來無疑是一個極大傷害。科技市場被分割,將極大影響產品研發的成本和開支。隨著美對華科技壁壘越竪越高,全球低成本時代將一去不複返。換句話說,這三十年全球化及科技普及所帶來的便利化及產品的廉價化將成為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打擊通貨膨脹的周期將被自己的愚蠢戰略拉得越來越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