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4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道,日本《朝日新聞》10月12日發表東京上野動物園園長福田豐的文章,題為《大熊貓是日中友好的象征》。
文章稱,50年前的10月,作為日本和中國實現邦交正常化的“友好象征”,一對大熊貓來到了日本。正因為大熊貓一直很受歡迎,所以作者打算在這個重要時刻思考一下人們寄托在大熊貓身上的心念,以及與大熊貓共同度過的半個世紀的意義。
文章說,大熊貓是不可思議的生物。世界上被飼養的大熊貓有600多只,其中大多數在中國。自飼養大熊貓“康康”和“蘭蘭”以來,上野動物園又飼養了多只大熊貓。雖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還是有不足之處,所以上野動物園一直在和中國專家進行交流。福田豐介紹說,上野動物園飼養著大約300種動物,在飼養動物方面容易陷入經驗多而不精的狀態。但是,同日方保持聯系的中國專家專注於飼養大熊貓,經驗非常豐富。因為新冠疫情,人員來往不便,雙方只能通過網絡或社交網站交流信息,但對方總是迅速回複。
文章稱,50年前首次來到日本的大熊貓是“日中友好的見證”。但是現在,在日本有大熊貓,不僅僅象征了日中友好,還體現了保護瀕臨滅絕的生物正變得重要起來。
文章說,大熊貓被稱為環境保護的“旗艦品種”。其外觀和舉止都很可愛,人氣很高。看到來動物園參觀(大熊貓)的人們露出歡快的表情,“我切實感受到了大熊貓所擁有的力量”。
日本《東方新報》網站10月7日的報道也表示,“大熊貓熱”體現日中民間友誼。
報道說,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也是中國大熊貓旅日50周年。50年來,民衆的“大熊貓熱”從未降溫。9月,大熊貓“永明”和“旦旦”分別迎來30歲和27歲生日,無數“大熊貓粉”趕往動物園為它們慶生。
50年來,如果問日本民衆哪一種動物能“偷走”人心,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身體滾圓、黑白分明、憨態可掬的大熊貓。<nextpage>
50年來,全民“大熊貓熱”不僅讓日本動物園門票大賣,也帶火了毛絨玩具、商品包裝、電視廣告、生活用品等諸多行業。為讓大熊貓“落戶”當地,日本各地拼人脈、秀實力,幾十年來“爭鬥不休”。
報道稱,大熊貓除了給日本民衆帶來歡聲笑語以及豐厚經濟回報外,在維護日中關系上也功不可沒。
大熊貓為日本民衆打開了認識中國的一扇窗。有人堅持10多年每天進入動物園給大熊貓拍照;有人奔波多個國家只為了解大熊貓在不同地方的生活狀況;有人為每天能“零距離”親近大熊貓而學習中文、赴中國學習動物保護。幾十年來,大熊貓吸引了無數日本民衆踏上中國的土地,深入了解中國,幫助拉近了兩國民心。
報道稱,大熊貓為增進兩國人文交流搭建了舞台。日中邦交正常化以來,兩國在經貿、投資、藝術、環保、能源、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互動更為頻繁。大熊貓來日後,又進一步拓寬了兩國的交流合作渠道。大熊貓逐步轉變為“科研交流大使”,日中建立了“大熊貓長期國際合作繁殖計劃”。目前,日中在大熊貓國際合作方面開創了多項世界第一,成為大熊貓國際合作的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