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會歧視誤解多 情緒病人怕求醫
http://www.crntt.hk   2022-10-10 16:56:07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據大公報報道,社會環境及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都市人更易產生情緒困擾及精神疾病,而大衆對精神問題的標簽和歧視更會令患者寸步難行。今日是“世界精神健康日”,有研究調查發現,逾八成港人認為情緒病患者的工作能力會受病情影響,而逾八成患者求職時遇到困難,其中逾半數人曾因病情而被拒絕聘用、辭退等。有患者因為中學時被欺淩導致抑鬱,求助卻被“冷處理”,令病情進一步惡化。

  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社會歧視常令患者隱瞞病情,希望大衆增加認知減少誤解,患者亦要正視病情,及時求醫。\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憂被他人標簽“精神病”

  患者Kate(化名)憶述於17歲讀中四時,在校園內遭同學欺淩、被排擠,加上讀書及文憑試壓力,導致患有抑鬱症,初時是頭痛、每日失眠,常突然出手汗,總想起負面回憶等。她曾向班主任、校內的老師及社工求助,但老師反告訴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的情況不算最慘”等等,Kate稱當時對情緒病認知有限,擔心被標簽為“精神病”,不敢向家人反映情況。

  中學畢業後,Kate選擇不升學,到社會工作,但因需經常覆診,她向上司透露病情,對方說不能以此為理由影響工作表現。她說當時社會上對情緒病的認知有增加,但部分較年長的同事仍會有“年輕人唔捱得才會有情緒病”的標簽。

  八成患者相信更難求職

  根據統計,本港每五個人當中,便有一人在一生中會受到不同程度情緒病的困擾。亞洲精神藥理協會於今年9月,對普通市民、醫生及情緒病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透露病情的意願方面,近六成的受訪情緒病患者表示不願意或非常不願意透露自己患有情緒病,主要原因依次為擔心他人認為會在工作期間出現情緒不穩、認為工作能力較差,及情緒會突然爆發,會有攻擊性。<nextpage>

  調查發現,情緒病患者在職場上遇到不少挑戰,逾八成受訪市民認為情緒病患者的工作能力會受病情影響,逾八成受訪患者認為求職難度在6分或以上(10分為非常困難),更有逾一半患者曾因病情而被拒絕聘請、辭退、降職、減薪或無法升遷等。至於雇主對情緒病患者的友善程度方面,受訪市民及患者的答案差別較大,有56.7%患者認為友善程度在4分或以下,大衆則只有20.6%認為在4分或以下。

  精神科專科醫生王明爍表示,一般市民對情緒病患者的認知及接受程度有待改善,因沒有親身經歷過,很難感同身受。他指出,社會上對情緒病患者的歧視及誤解,令患者不願意求診及接受治療,即使患者鼓起勇氣求醫,他們亦擔心身邊人的想法,常常隱瞞病情。他表示,患者必須正視病情,多數可通過抗抑鬱藥物及心理治療合并的方式。社會人士應體諒患者,不要歧視,否則只會令他們的病情惡性循環。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