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能源供需失衡的根源與影響
http://www.crntt.hk   2022-10-06 08:36:12
   
  美國通過多年頁岩氣革命事實上已成為石油生產第一大國,因此俄烏衝突對其短期能源供給影響十分有限。保供石油方面,美國最重要的舉措是自今年4月接連6個月每天釋放約1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以應對俄烏衝突帶來的全球石油供給緊張局面。相比短期應對石油價格衝擊,轉型清潔能源是美國更重要的舉措。拜登政府計劃在2035年實現100%清潔電力供應,進行以下措施進行轉型:投資新技術研發,促進太陽能等科技商業化落地;加快太陽能、變壓器和電網部件、熱泵、絕緣材料以及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技術發展並確保新能源供應鏈安全;改造升級工業減碳、分散化儲能和地熱發電等新能源設施。
  
  日韓能源雖然高度依賴進口,但主要進口來源集中在中東地區,僅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同時其國土面積狹小,可再生能源儲量並不大。綜合來看,兩國的能源政策主要側重優化本國能源消費結構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新能源方面主要側重技術研發和出口。日本政府的能源應對措施較為多樣,包括開展資源外交與中東國家保持持續合作以保障傳統能源供應,與產油國合作建立儲備基地,大力推行節能標準、節能材料在房屋、汽車、家電中的應用,加速引入海上風力發電、太陽能制氫等可再生能源。韓國政府的能源政策方向有四個方面:一是重建可行而合理的能源結構,提升核電比例,合理淘汰煤炭;二是制定資源安全特別法,建立預警系統,完善能源供應鏈;三是按照市場原則優化能源需求和市場結構,放鬆電價管制;四是加強新能源產業如核能、氫能、太陽能、風能等技術出口,並利用它們作為增長引擎。
  
  雖然中俄經貿往來沒有歐洲和俄羅斯密切,但中國的能源對外依存度仍較高,尤其是原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超過70%和40%。從中國應對措施來看,一方面將大力保障油氣煤充足供應作為應對當前能源危機的重點;另一方面不斷推動清潔能源使用。主要包括以下措施:擴大國內煤炭、原油和天然氣產能;提升煤炭、石油運輸能力,建設煤炭儲備和天然氣儲氣設施;推進和中亞、俄羅斯能源進口合作,多元化進口來源;穩定煤炭長協價格,確保民生用煤需求;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逐步提高新能源在電源結構中的占比。
  
  重塑世界能源格局
  
  主持人:能源行業發展將呈現出哪些特點?未來全球能源發展趨勢如何?
  
  王震(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院長):在新一輪工業革命與碳中和願景下,能源行業將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加速向清潔低碳發展。預計到206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將達80%以上。二是由資源、資本主導向技術、資本主導轉變。能源行業發展趨勢將呈現“四個必然”特徵,能源基礎設施必然加速升級、傳統能源必然高質量發展、能源技術體系必然加快創新、新一輪材料革命必然提速。能源轉型所需的稀有材料、關鍵礦產資源將供不應求,未來能源地緣政治焦點可能由油氣轉移至銅、鋰、鎳等金屬上。三是能源基礎設施智能化、靈活化升級。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與能源生產、運輸和貿易等深度融合,系統靈活性與可靠性顯著提升,數字化、智能化產業規模化發展,能源設施無人化、自動化特點將更加凸顯。
  
  今年年初爆發的俄烏衝突深刻影響國際關係,世界能源格局正在重塑,為未來能源發展趨勢帶來新動向。
  
  需求方面,2021年全球能源需求已反彈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逆轉了2020年由於疫情原因出現的短暫下滑。但在疫情恢復、經濟疲軟等因素影響下,今年石油需求復甦緩慢。受高氣價影響,部分天然氣需求將轉為石油需求。
  
  供應方面,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2022年美國原油產量無法回到疫情前水平。OPEC實際產量繼續低於協議目標,且增產空間有限。俄羅斯油氣產量受制裁影響下降。伊核協議達成尚需時日,伊朗產能難以快速恢復。國際油氣市場供需緊平衡預計將持續到年底。
  
  價格方面,今年上半年,布倫特原油均價為105美元/桶,比2021年均價上漲48%。歐洲天然氣現貨8月均價為68.8美元/百萬英熱,環比上漲33.8%,同比上漲346%;東北亞液化天然氣現貨8月均價為49.0美元/百萬英熱,環比上漲31.2%,同比上漲191%。歐洲地區電價也不斷刷新歷史紀錄。高電價或迫使部分行業大規模減產甚至停工,未來終端用戶可能繼續面臨不斷上升的通脹壓力。
  
  貿易流向方面,隨著歐洲油氣消費占比的下降,預計更大比例的獨聯體、中東油氣產量將出口至亞太地區。受俄烏衝突影響,歐美聯盟進一步強化,美國已成歐洲第一大液化天然氣進口來源。俄羅斯“東向”能源戰略加速,流向美歐油氣量快速下降,流向亞太油氣量不斷上升。
  
  從短期來看,能源安全成為各國優先議題。法國、荷蘭、奧地利等國正在計劃或已經重啟關閉的煤電廠。德國最後三座核電站將延期關閉,或將保持並網發電至2023年。
  
  從中期來看,油氣仍將維持全球主體能源地位。石油在交通燃料和化工原料中的地位難以取代,天然氣在新能源時代可起到良好的調節補充作用。據中國石油集團《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報告數據顯示,油氣在2040年前仍將維持世界主體能源地位,占一次能源比重保持在50%左右,2040年後油氣占比將下降,到2060年降至23%。化石能源投資愈加謹慎。今年上半年,國際石油公司利潤暴增,但石油公司投資意願並未相應增加,多數巨頭選擇謹慎行事。考慮到油氣產量年均7%左右的遞減率,投資不足或將引發未來階段性供應不足風險。
  
  受疫情、俄烏衝突、制裁與反制裁、OPEC政策等因素影響,國際能源價格波動愈加頻繁,經濟運行充滿不確定性。前期寬鬆貨幣政策溢出效應作用明顯,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供需失衡加劇,各國通脹壓力顯著增大;多國經濟陷入滯脹,流動性進一步收緊,歐元區二季度GDP增速低於預期,7月歐央行加息50個基點,將推升經濟衰退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0.4個百分點至3.2%。
  
  從長期來看,能源進入高成本時代。能源消費國更加注重安全而非單純的效率,加大油氣儲備和本國油氣生產,安全成本增加。碳稅等環境成本不斷提升,增加化石能源開採、運輸以及使用成本。國際石油公司的上游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集中在30千克二氧化碳/桶油當量。若碳價按照100美元/噸計算,桶油開採成本將上漲3美元。地緣政治格局更加複雜,油氣貿易資源流向由市場主導轉為政治主導,資源配置效率下降。歐洲不得不逐漸捨棄價格較低的俄羅斯管道天然氣轉而購買價格較高的液化天然氣。發達經濟體紛紛進入貨幣政策緊縮狀態,通脹“高燒難退”,主要發達國家央行接連釋放“強鷹”信號,作為傳統的資金密集型產業,能源行業的資金成本也將隨之提高。

  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