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提升的同時,煤炭集約開發布局進一步優化,煤炭生產重心加快向資源禀賦好、開采條件好的晉陝蒙新地區集中、向優勢企業集中。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宏表示,全國煤礦數量大幅減少,大型現代化煤礦已經成為全國煤炭生產的主體。
2021年,山西、內蒙古、陝西、新疆、貴州、安徽6個省份原煤產量超億噸,產量共計35.4億噸,占全國的85.8%。截至2021年底,全國煤礦數量減少至4500處以內,年產12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礦產量占全國的85%左右。其中,建成年產千萬噸級煤礦72處,產能11.24億噸/年;在建千萬噸級煤礦24處左右,設計產能3.0億噸/年左右;年產30萬噸以下小型煤礦產能占全國的比重下降至2%左右。
智能化建設全面鋪開
在黑岱溝煤礦,6層樓高、自重1000噸的WK35電鏟回轉於煤層和卡車廂鬥之間,每鏟裝煤70噸,只需100多秒,就能裝滿載重220噸的礦用卡車。
“我們礦采用的吊鬥鏟拋擲爆破無運輸倒堆工藝,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整個工藝年節能減排2萬噸標准煤,煤炭資源回收率達到98%以上。”黑岱溝露天礦礦長鈕景付說。
2021年,黑岱溝礦的煤炭產量達到3400萬噸,相當於我國1949年的全國煤炭產量的90%。這樣的千萬噸級煤礦在國家能源集團有20處,合計產能3.66億噸/年,占其總產能的65.5%。
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對提升煤炭安全保障水平、促進煤炭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通過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可避免礦工直接面對災害事故風險,減少人員誤操作,大幅消除安全生產隱患,從根本上實現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另一方面,通過智能化建設,可提升煤礦柔性生產能力,根據市場供需形勢靈活釋放生產能力,增強供給質量、供給彈性以及企業經營主動性。
十年來,煤炭行業以煤礦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為抓手,持續提升煤礦安全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為進一步推動煤企智能化建設,2020年以來,有關部門印發《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建立了煤礦智能化發展協調機制,煤礦智能化建設全面鋪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