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的未來面向和平、穩定和發展
擴容後的上合組織的文明多元性令人鼓舞,但可能也存在問題,比如在組織內較難形成可持續的集體身份認同、共同價值觀或集體規範。
過去十數年中,一些上合成員國共有的顧慮在於,接納伊朗為正式成員會使上合組織本身具有更明顯的反美反西方色彩,更有評論家擔心上合恐有被“拖入德黑蘭和西方之間鬥爭”之虞。中亞各共和國多秉承多元外交方向,希望與美、俄都保持平衡的關係,擔心伊朗的加入會破壞這種平衡。2010年上合塔什干峰會上就表達了這種顧慮。
如今,伊朗不久後就會成為上合組織的正式成員,再度引發了上合組織是否會轉變為准軍事和政治聯盟可能性的討論。但正如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在本次峰會前撰文指出的那樣,“不結盟地位、開放性、不針對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是上合組織吸引力的保證”。在本次峰會後發表的《撒馬爾罕宣言》中,各成員國也重申,“將基於《上合組織憲章》原則,反對通過集團化、意識形態化和對抗性思維解決國際和地區問題,共同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威脅和挑戰。”未來,上合組織仍將在當代國際關係中發揮和諧、穩定的作用。
亞洲地區包括上合、亞投行、亞信會議在內的冷戰結束後新湧現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組織,目的都是為了應對蘇聯解體後發生的地緣政治轉變,建立繁榮、穩定和安全的亞洲環境。自2001年成立之初,上合組織旨在加強成員國之間的安全合作,體現了地區內重要的多邊安全保障機制,也逐漸演變成一個廣泛的政府間論壇,涵蓋經濟、貿易、文化、能源、教育、交通、旅遊和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合作。
上合組織發展成為一個區域合作組織,而不是一個與西方或美國競爭的組織,中國並不認為上合組織是反美或反西方集團,相反,上合強調信任而不是集體身份,在2022年的當下仍繼續強調“五個堅持”,不搞封閉排他的集團政治小圈子、不走意識形態對抗的老路、不搞“叢林法則”,而是提倡多邊主義的內核、強調對話和彼此尊重。
|